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南方周末》总编辑向熹:新闻专业主义的探索与坚持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10日 14:11 

   2010年5月8日,第五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南方周末》执行总编辑向熹在会上做主题讲演,以下为内容摘要:

    纸媒这几年面对的问题,最大的一个焦虑就是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那么,到底是生存还是死亡?是融合还是被抛弃,我想每个生存在传统媒体里的人都有这样的焦虑。那么这样的焦虑不是说南方周末面对它没有焦虑。我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南方周末在2007年开通自己的网站的时候,采用的是头条不是南方周末选择,而是跑读者的选择来点击。2008年开始,南方周末尝试着做着Ipon的客户端。在苹果的网上下载的排行中间,我们多周名列第一。南方周末在2009年还再次强调,我们不一定要迅速地去做互联网企业,但是我们要迅速地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讲这些我只是想说在与媒体融合,在与新媒体如何融合的大的课题上,南方周末一直走在前面。但是为什么在这里我们不谈这样的话题,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个焦虑是行业的,这个行业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间,所有人的追求和探索是大同小异的。在这个过程中间,真正的优势不是先发优势,而是寻找到核心竞争力才能求到商业上的成功。

    那真正的小同大异的是什么?对于新闻本院的见识。这就是所谓的新媒体传播时代,专业的新闻技术不再有用的观点。认为不经过相应的训练的大众进行一个海量的信息传播,就真正的能满足所有人的信息需要,这样一个推论,这样的假设我是不赞成的。所以这里我们讲一个最朴素最传统的问题。就是专业中探索的坚持,就是这一百多年来,新闻从业人员,在专业方面的积累对于我们走向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到底是阻碍还是为新媒体时代同样起到着灵魂的点燃的作用。

    新闻专业的探索和坚持,我记得在五年之前学界有一个小小的风波,就是谈中国新闻是否有提职业化这样的必要。那么最终没有结论。因为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冲突,就是职业化与党性原则怎么协调好。而在真实的情况之下,新闻无论是行业的对比还是行业的规范,都形成了一个职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南方周末没有回避,在这个之前,他早就在内部清晰地提出,而当我们回顾新世纪的十年,我们在南方周末转型的过程中间,最明晰的一条主线是什么?我们说主线就是为这个报纸找到了真实的奋斗目标,就是向最优秀的新闻专业靠近。那么这里强调的是新闻操作是新闻较强的为前提和预知相关的价值观,探索有益于提高新闻专业水准的模式和管理模式,南通过专业水准的提升带来新闻产品和媒体的整体创新。南方周末无论在这几年做的新闻创新也好,还是表现形式的创新也好,还是两个市场同时盈利的商业模式也好,都是探索的结果。

    所以我想三个方面简要地在短的时间里跟大家沟通一下。一个是从报纸的口号来看南方周末对专业主义的监视南方周末创刊以1984年的2月,创办的时候就有一个口号就是服务改革,激浊杨清。那时候提出这样的关怀,提出这样的定律,对外是价值观的宣誓,对内也是价值观的号召。同时也把自己的题材、方向做了非常明确的概括。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提出了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就是在改革进入第二个阶段,从普遍的收益的改革的第一阶段,进入了一部分受益,一部分成了失益者这样的状况下提出的。那么法制还有当时的社会保证体制都还是不完善的状态,那么就出现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关照。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90年代末开始探索舆论监督路的报道。2001年和2002年,2003年到2006年,一个是深入成就深度,一个是记录时代进程。这中间做的是传递一个事实。就是做媒体的本份。甚至没有表达自己要做什么,只表达了自己怎么做,做的目的是什么。直到2007年3月南方周末将自己的口号改成在这里读懂中国。也就是经过了一个清晰的市场分析,也就是一个专业化的分析,一个媒体服务的是自己的读者,那么对于读者来说,一定要找到最稀缺的价值服务,当下中国最稀缺的是什么?就是中国为什么这样,将会怎么样找到一定的答案。从口号我们看出,它是一步步地在逼近一个媒体的本份,一步步地走向做一个专业媒体的自我期许。

    在内部的专业主义我们是靠一套制度来保证的。这个制度我仍然说跟很多纸媒的制度表面上看没有太大的差异。那么关键是执行。所谓小同大异,大异一直在执行的层面。比如说我们得所有的编辑记者都有月考季考和年考。但是这里优秀的编辑记者他们的收入是可以高过报社的总编辑。他们在月季年的考核可以成为每季职称制度提升的重要的方面。但是如果做得不好,连续三个月达不到C以上,将会被调离岗位。这样严酷的执行,如果可以做到,那么这样的考核制度就将无限地把编辑记者的团队往专业主义靠。南方周末因为篇幅较长,还有跨地区的问题,所以不太容易得到各项奖项。由于得不到,很多编辑对于凭职称并不热衷。那我们报社作为高级职称和普通,一共有九档。我们会在类似于人大新闻学院这样的场所办个人的研讨会。高级的编辑记者可以完成的任务较少,但是在做的活一定要做出全报社的典范。并且每年两次以上为其他的编辑记者进行业务的培训。所以我们把出国的机会,国内培训的机会,大量的向优秀人员倾斜。所以这个过程期间,我们改善了报社的官本位的状态。一个部门只有一个主任,没有副主任那个副主任。为什么这样?鼓励大家走自己职称的通道,而这样拿到的钱,可能比部门主任拿到的还多。这样新闻业务才能在这里成为一个终身的职制。南方周末以发条的形式明确了新闻职业的规范。比如说大家在网上今天可以找到黄健翔事件,最后以南方周末新闻职业规范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来做的最后的结论。那么这个结论,实际上是把新闻,把它抛弃掉一切的纠纷,按照真实的法则,就是按照真实的技术法则一层层去进行剖析看有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承认,没有问题的坚持。这样的结果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

    在专业主义里面我们还做了新闻品种创新。比如说2002年开始做时政报道,到2007年成为一个整个的时局板块。今天在都市类媒体中间都可以看到大量的时局创刊的过程。我想这个可能也是南方周末结果的一个播散。

    第二个就是南方周末从都市特稿走像中国式的特稿。最早做的时候,所有记者人手一份。是在学习,在模仿过程中间,我们开始特稿的探索。逐渐开始在题材和选材引入了中国的手法。这个过程我们引入了很多的编辑作品,最后也是南翔红的新闻作品研讨会,我们也是在人民大学的新闻讲堂上做的定稿。

    今天有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说怎么选择读者的来信。我说其实南方周末的评论版还不单纯选择读者来信。南方周末的评论版第一版只有两种声音。一个是报社的声音,一个是广大读者的声音。二版是专家的声音。就是不但是发表意见,而是告诉渊源提出解决的方案。所以这样的一个新闻品种的创新,正是南方周末广泛采取国际已经探索的优秀手法,并在上面进一步创新和新的品种。在操作方法上有更多的创新,我想今天的时间有限,不在这里做更多的阐述,在这所列举的这些方法,还不尽是南方周末所有的方法。南方周末策划了很多新闻包装等等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在2008年5月12汶川地震,体现了淋漓尽致,基本上把我们探索的各种方法在中间做了一次全面的演练。在视觉表现上也做了创新。比如说2002年的时候实现了南方周末红。把版式完全对称,因为这是一个扎根中国的媒体,是以读懂中国为使命的媒体,我们认为中国的审美模式是最贴切于这份报纸的。所以经过南方周末简要的探索的历程和一些成果进行简要的阐述,我想表达的是,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前辈们过去一个多世纪追求并积累的原则,南方周末的探索虽然短暂,而且南方周末在新闻专业上的成绩正在支撑起在产业里发展的基础,并在新媒体时代以起强大的力量呈现不可替代的价值。后两点是今天论述的延续。今天我想讨论的体系是三个。今天在这个会议上呈现的就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我是正在写一篇文章,是在讲到专业主义带来了南方周末的核心竞争力。一品牌,二内容操作的能力。这两个核心竞争力才是它进行相关多元化和产业规模扩展的核心的一条脉络。沿着这样的脉络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商业机会。不会是整个行业的解脱,是我们模仿的对象,而是我们做的事,行业不可能模仿。

    第三步,我们才会论述。在新媒体时代,在组织结构模式,在新闻采集模式,在新闻传播渠道各个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之下,专业的人群,专业主义到底会在后面有多大的生存空间,甚至专业主义是否会改变上术组织模式,上述传播模式,我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所以今天在这里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进行阐述,希望以后有时间继续跟大家分享,谢谢大家。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