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文案:如何创造“第二个产品”的成功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5年7月3日 15:51 

  前些日子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主席周小川在天津举行的《商业周刊》论坛上说:“许多企业就像中国大城市的菜馆一样,都是开张的时候红火,第一、第二年赚钱,到第三、第四年就不行了,不是倒闭就是换老板了。”

  企业的失败是第一个产品已经死掉了

  却还没有找到“第二个产品”像一首歌唱红了大江南北后的歌手,不得不面临成名后再无好歌可唱的尴尬;像一个冠军运动员重新回到争霸赛场,目标更高更远。

  企业在市场上成功地销售了一个产品之后,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第二个或第三个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导入。对于竞争激烈、产品成活率相对较低的大众快速消费品和医药保健品行业,这种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尤为迫切和更具挑战性。

  很多人都在说,保健品企业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三五年后,再大的企业也要完蛋,还经常举沈阳飞龙、三株、太阳神等企业为例。如果一家企业,它的销售收入主要依赖于一个产品,这是非常危险的。前面提到的几个企业都过度依赖于单一产品,当该产品销售下滑时(而这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它所支撑的企业也难以为继了。虽然姜伟总结了他的二十大失误,或许有人说太阳神的失败是因为它的产品线延伸失误,但归根结底是它的“第二个产品”没做起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史玉柱的第二个产品黄金搭档两三年内在市场上不能领风骚,即使他再有本领,上海健特也难以再领风骚。

  ● 如果一家企业,它的销售收入主要依赖于一个产品,这是非常危险的。

  在国内,某个产品的热销常常使得一度寂寂无名的企业霎时名声鹊起,直赚得盆满钵满。这样奇迹似的骄人业绩,对企业决策者的心态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和破坏,于是老板们或者把他们的产品当心肝宝贝,死守着不放;或者在推广新产品时,也是一副普天之下,我最牛逼的心态,认为“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干不成的”,经验主义至上,缺乏创业之初的虚心和勤奋。

  我们一个做保健品经销商的朋友,他刚刚从别的行业转过来时,极其虚心好学,成功地运作了一个产品,两年赚了1000多万元,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了钱就去找别的产品,然后按照自己的经验,还是用老一套方法去做,结果两年来,产品做了三四个,赚的1000万元又赔了进去。在这方面,哈慈的老板郭立文做得相对要好一些,在成功推广了哈慈杯、哈慈五行针后,能放手让公司的营销高手像做第一个产品时一样,整合所有资源,去策划V26减肥沙淇和驱虫消食片,并取得了成功。

  企业的成功是某个产品的成功,企业的失败是第一个产品已经死掉了却还没有找到“第二个产品”。或者说,曾经找到“第二个产品”,却没有上市运作成功。

  快升和速灭成了令人悲观的行业特征,使更多的“聪明人”进行掠夺式经营,这个现象在保健品行业尤为盛行,并已蔓延到医药行业,其他行业也好不到哪里去。在上市公司中,把融资后的资金满怀希望地投入到对“第二个产品”的打造和推广,然而,血本无归的不在少数。

  ● 企业的成功是某个产品的成功,企业的失败是第一个产品已经死掉了却还没有找到“第二个产品”。

  如何使企业在产品开发上推陈出新,并连续不断地获得市场上的成功,这是所有的企业都在面临着、关心着的一个重要问题。

  企业的第一个产品成功的基本要素分析

  当有人问到哈慈老板郭立文一家企业成功的要素时,郭老板回答的是:一个好产品,一个好策划,一个好队伍。非常巧合的是,巨人的老板史玉柱对此也给予了完全相同的回答,只是强调了,这三个成功的要素一个比一个难以获得。

  一个好产品如何保障其不出现质量问题?一个好策划如何使其得到有效执行?一个好队伍如何发挥出全部能量与潜力?

  “三好”的背后是不是隐含着一个抽象的东西?它不仅可以使“三好”得以产生,而且可以使其产生无坚不摧的作用。同样的策划力量,同样的队伍,为什么大多数保健品企业的“第二个产品”却往往不能成功呢?当然,产品也许是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和队伍的心态出了问题,策划也打了折扣。

  ● 大多数保健品企业的“第二个产品”却往往不能成功,产品也许是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和队伍的心态出了问题,策划也打了折扣。

  当企业的成功只是某个产品的成功时,并不意味着这是一家管理机制、企业文化都处于良性建设中的企业。这只是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个相当脆弱的经不起太大风雨的时期。

  企业的成功必须要有一连串产品的成功,即源源不断地“第二个产品”成功。而要保证“第二个产品”成功一定是企业具有与时俱进的文化,以及有一个能调动资源、发挥所有资源优势的机制。

  对于凭借一个产品而名声大振并快速积累起财富的企业来说,老板的决策者心态、观念和管理境界,是第二次起步时能否安全起跑和超越以往的关键。它决定着能否调动、发挥所有的资源的优势,将“三好”发挥到极致。

  有一个行业是个例外

  它所整合的资源全部投入到第二个项目上房地产业有几位领袖人物,其中被冠以善于炒作大帽子的潘石屹,做好了SOHO现代城,再做建外SOHO,再做设计师走廊,再造博鳌蓝图海岸的神话。

  这个行业运作的基本属性使得企业容易在做完一个项目之后,也就是“房子卖完了”(或者剩下一点尾房需要处理而已),老板带领着资金和队伍,充分整合资源,投入到第二个项目中。

  这似乎可以提示我们去客观审视、尝试解析前面所遇到的难题。

  由于大多数中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责权利”往往只有“责、利”,而缺乏能够起到联结起“责、利”的桥梁作用的“权”。因此,在公司中只有老板一个人能够整合起全部的资源。

  他会带领一帮人马,夜以继日,通宵奋战,大搞策划;他可以当机立断,就这么干了;他能够大笔一挥,钱就这么花了,甚至可以率队杀到销售第一线,亲自站柜台,或拜访消费者,整个产品的运作,在决策和执行上是非常具有效率的,这样才能够保证一个项目的成功。而当一家企业创业时,当一家企业第一个产品成功时,常常会展现出这样动人的一幕。

  所以老板是资源的拥有者,资源的整合者。史玉柱重新回到市场上做“脑白金”时,获得成功最大的前提就是他拥有并整合了当时自己的全部资源,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当老板的财富和企业的规模上了一个台阶后,精力必然分散,掌控力必然下降,而员工“责”多于“权”,资源的整合能力同时下降,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发生作用。于是,还是那拨人,还是好产品,市场却没能做起来。

  ● 老板是资源的拥有者,资源的整合者。

  ● 当你知道史玉柱做到那么大了,到现在还亲自写广告文案时,千万不要吃惊。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做“第二个产品”像做第一个产品那样 ,才更有可能成功。

  因此,当你知道史玉柱做到那么大了,到现在还亲自写广告文案时,千万不要吃惊。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做“第二个产品”像做第一个产品那样,才更有可能成功。

  成功的老板就是资源合理有效的分配者

  获得1999年十大经典策划案之一的V26减肥沙淇,在这个产品的立项、筹备、招商等方面,哈慈公司专门设立了一个与原销售系统几乎不相干的机构,机构的负责人是一个据点,聚合了人、财、物等所有资源,保证了在“成功”调配资源方面有足够的权力。

  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时,老板不可能完全脱身到一个新项目中去,这时保证企业的新产品项目获取成功的解决之道,就是“模拟创业状态”,用“模拟创业状态”进行“二次创业”。“模拟创业状态”就是要像创业企业一样管理所有的资源,并让负责“第二个产品”的人具有“老板人格”:(1)聚合单位组织内所有的人、财、物等资源;(2)保证“成功”调配资源方面有足够的权力;(3)设计好某种形式的有一定刺激性的权益分配方式。

  因此,我们提出,在做“第二个产品”时,老板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整合资源,要像做第一个产品一样,做“第二个产品”,让“第二个产品”同样享有第一个产品所享有的资源,并通过机构的设置确保得以实现。事业部制不失为一种较合理的组织形态。这方面呼和浩特的慧丰药业和太原的傅山药业就做得非常成功。也可以注册一家新公司,是法人公司,而非分公司。确定好组织目标,分配给它一些系统资源,聘请一个职业经理人,要从治理结构、决策机制及权益分配上赋予他“老板人格”,保证公司前进的动力和运营的效率。

  ● 在做“第二个产品”时,老板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整合资源。

  这颇似现代高科技企业的“孵化”过程。

  但是,以上的方法只是简单地对企业“第二个产品”的成功提出组织方面的技术性建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第二个产品”的成功。企业老板、创业者要将在市场拼搏中形成的个人的能力、经验和知识,顺利过渡到组织中去。通过改革组织架构,再造企业流程,完善组织制度和市场行为规范,将企业所拥有的竞争优势转变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按照市场要求,打造一个超越自然生命周期的经营性组织,从而使企业不断地向前发展。

  对企业老板、企业的决策者来说,要自觉地完成从经验到理论再到科学的转变。老板们,每当你又想使一个新产品获得市场成功时,就想想当初自己成功的状态和因素,必能获得有益的启发,创造“第二个产品”的成功。更多广告创意文案请继续关注广告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