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校园媒体:液晶电视广告--诚招代理

  • 诚信指数: 0
    用户好评率:0%
    店铺点击数:8309次
  • 公司动态
    校园媒体,谁的盛宴?

    毫无疑问,校园传媒市场是一块沃土,对于寻找项目的VC们来说,对校园传媒进行投资,不仅意味着再一次回到校园找回自己青春的时光,更重要的,这是一个尚未开发完全的商业领域。大学生群体现实和潜在的购买力,以及他们对家长消费过程中的影响力,都将会是一个绝佳的融资故事的开头。事实上,光北京一个地区的大学生年直接消费额就达到200亿元人民币之巨,而全国2000万大学生年消费更是达到2500多亿,这还只是大学生直接的购买力。 

    但前景广阔并不意味着前路平坦,目前的校园传媒市场还仅仅停留在开拓阶段,校园传媒市场的渠道还没有真正畅通打开,其独特的运作模式还正在探索阶段。VC的热情高涨,在加速这个行业的跑马圈的同时,也加快了这个行业的纷乱无序。 

    “一亩三分地” 

    盯着校园传媒市场的这些创业者们,其实从一开始就都认识到了这么一点:那就是在校园媒体市场上别打算大而全。所有的进入者都有意识地划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目前,校园传媒市场的四大领地分别为:依托教育部背景的赛尔时代传媒,占据了校园网络传媒市场;视频传媒则有学视传媒和迪岸传媒,此外,还有以平面悬挂物为载体的澎湃动力传媒和经营校园灯箱广告的佳禾传媒。 

    赛尔传媒曾经为国内许多大学建设过校园网站,并且是他们的维护者,这使其形成了进入校园媒体市场得天独厚的优势。网络已经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媒体形式,赛尔传媒无疑占领了地理位置优越的领地。在校园媒体市场,尤其是校园媒体中的网络媒体市场中,赛尔传媒拥有的地位已经无人能够替代。 

    成立于2006年的学视传媒,则选择了校园视频广告领域。开疆拓土2年,已在全国8个城市将近200所高校的公寓楼、教学楼和食堂里安置了他们的液晶显示屏,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先者。而信宇通传媒公司被上海迪岸广告收购后,双方在资本的力量推动下,液晶显示屏也已全面进入了校园,并逐步显示出老大的风范。 

    在全国16个城市的500所高校拥有近50000块广告位的澎湃动力传媒,成为分众传媒全资子公司后,在上海、北京、西安、广州等高校集中城市设立了分公司,把大理石广告框安装到学生餐厅、公寓楼梯间的墙壁等。在框架广告领域,澎湃动力是目前国内校园中最大的一家平媒。 

    校园灯箱广告经营对于佳禾传媒,实际上只是业务中的小部分,目前还处于市场开拓阶段。而同样在校园媒体领域专著于灯箱广告开发的大鼎校园媒体,基本上还局限于沈阳市场。 

    柔性、文化性 

    校园媒体市场开发前景广阔,这不光是校园媒体从业者们能看到的,就连局外人都可以看得明白。但是这片广阔的土地正处于开发阶段,虽然从业者们都选定了各自的领地,但领地的开发还需要诸多努力。真正的领主地位还没有最终确立,任何一个外来者的进入都可能改变这划定的地界。校园媒体领域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由于校园媒体针对的受众的特殊性,决定了校园媒体运作中更需要柔性和文化内涵。 

    校园媒体有着广阔的前景,学视传媒媒介总监周曾认为,大学生群体对各种品牌的认知度最高,他们的消费更容易受广告的影响。而澎湃动力CEO郑鑫认为,大学生对于时尚电子产品、运动品牌衣物以及快速餐饮类消费品的消费能力,是其他任何群体所无法相比的。实际上,大学生群体拥有的高广告受众价值,国际品牌早有努力,除了各类升学培训机构外,像百事可乐、阿迪达斯、耐克等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进行着开发。 

    尽管校园传媒市场空间巨大,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独立的校园媒体领袖,做的很不错的澎湃动力已被分众收购,其他几家媒体多数还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学视传媒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在各个高校和厂商之间游走,在让他们的广告进入校园的同时,让企业相信他们的平台是有价值的;赛尔传媒依靠教育部资源,在校园网站上的优势明显,但并不一定就能带来良好的效益,毕竟在校园网上逗留的同学只是少数,而且时间通常很少,只有在选课或者查期末考分的时候学生们才会上校园网站,大学生们接触消费信息或者广告的机会非常广泛,这使得纯粹的校园网络媒体往往并不当然有效。 

    校园媒体从业者们普遍的共识就是,校园媒体必须讲究广告的柔性,增加文化内涵,无论是动力传媒所一直推进的红色动力助学工程,还是学视传媒所倡导的文化营销,他们都是在结合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征,以及大学校园这一环境考虑的。在广告投放的选择上,更多的是大学生消费较多的产品,而在广告制作上也需要更具人文色彩,还需要通过学校专门机构的审核。 

    前方有多远? 

    校园媒体从刚刚兴起开始,网络、视频、灯箱广告以及框架式广告四种形式就都蜂拥而至,可谓各家都有“一亩田”,但领主地位的确定还为时尚远。究竟校园传媒能走多远?这是一个问题。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以及作为广告受众的资格毋庸置疑,但他们绝不是封闭的,他们接触广告以及消费信息的机会有很多,似乎用不着专门的校园媒体提供。比如说,大学生更多的时候在新浪网看资讯,而不是自己的校园网,更多的是在电脑上打游戏,而不是在学校餐厅里看电视。纯粹的校园媒体的广告价值究竟有多大?这又是一个问题。 

    目前的校园媒体还处于开发阶段。渠道的开发,大学生受众的培养才刚刚开始,资金的压力依然迫近。动力传媒CEO郑鑫告诉记者,开发校园传媒市场的前期投入就得几百亿,“我们是竞争+合作的关系,现在所做的是大家共同来培育这个市场。”不过,在市场开发的过程中,传媒公司与学校之间、与学生之间、与广告投放者之间如何进行利益分配?校园传媒如何才能更契合大学生消费心理、文化结构? 

    此外,作为校园传媒的公司,其实质上还是广告公司,但在校园这一领域,强制式的广告灌输肯定会面临诸多困境,而制作软性的、更有文化性和思想性的载体,则需要付出高昂的审核成本,也需要诸多政策因素的考虑。这就是一个两难。如何在不单纯提供商业性广告传播中来充实媒体的文化思想内涵,这是每个校园传媒在前进中必须面对的又一问题。然而,尚处于圈地的校园传媒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转载于:经济观察网  http://www.eeo.com.cn/eeo/discovering/Cover_Report/2008/05/09/99067.html


    发布日期:2008/5/15 16: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