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性大报和大众化报刊陆续推出网络版后,行业报也开始建立网站。但几大难题一直难解:一是点击率低;二是内容平移,缺乏吸引力;三是少有收入来源。行业报的未来之路究竟在哪里? 手机媒体:行业报的新契机 近年来,iPhone (苹果)手机模式给报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启发。 相对于其他手机制造商,苹果手机的一大特点就是:“应用商店”的开放性。 目前,苹果手机“应用商店”是全球最大的3G手机应用平台,包含的应用程序种类已超过10万种,其中包括《参考消息》《中国日报》《南方周末》《新闻周刊》《美国新闻报》《美联社新闻》等。 如果应用软件(客户端)进入“应用商店”,用户如果想看你的新闻,只需在手机的“应用商店”下载安装软件“客户端”,直接点击便可看到“客户端”所指向的后台内容。以《参考消息》为例,下载《参考消息》客户端到手机主页上,每天只需要点击“客户端”,就可以直接看到其最新内容。 除了苹果手机,诺基亚、三星等众多手机终端厂商都在打造开放性应用软件平台。 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媒体点对点的特征更加适合行业报的生存与发展。 与综合性大报和大众化报刊“漫无边际”的读者对象相比,行业报读者群相对集中,忠诚度较高,指向性强。行业报可以融合现有网站和手机WAP网站,开发相关应用软件,通过运营商向本行业固定读者群定向推送手机链接方式,让其下载安装客户端。 有实力的行业报还可以定购一定数量的手机终端,预置客户端,然后以赠与、奖励、配给等方式送达读者手中。 行业报的广告来源相对稳定,大都属内部利益“再分配”,不太会遭遇综合性大报或大众化报刊转型后的“盈利模式”困境。 从纸媒到手机媒体的巨变 手机作为人们最紧密的随身物体,行业报通过“定向推送链接方式”“应用商店预置”“内部网站下载”和“定购手机终端”等方式,基本可以满足行业读者人手一份的目标。 果能如此,行业报走向手机媒体之后,必将发生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 一、报道时效将实现质的飞跃。一期传统的报纸从采访、写稿、编辑、排版、印刷出版、邮发,最后到读者手中,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时效性比较差。手机媒体则完全打破了“每期报纸必须等到稿件齐备之后才能进行编排”的传统流程,可以采取“随到随编随发”的方式,对内容进行即时更新。遇到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可以以行业的视角,采取“直播”“滚播”“定向推送”,甚或通过手机即拍即传等方式进行报道。 二、将快速迈向融合文字、图片和音视频报道形式为一体的多媒体时代。行业报是融合文字和图片的平面媒体,一旦进入手机媒体后,手机的即拍即传功能就可能大大降低进军音视频报道领域的门槛和成本。行业报借此可以快速迈向多媒体时代。 三、互动性特征将大大增强报纸吸引力和用户黏度。手机媒体却给读者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互动条件,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编读往来,从而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增加用户黏度。 四、阅读率将大幅提高。行业报的发行范围一般是以“一个办公室一份报纸、或者一个车间班组一份报纸”为特征的,报纸易丢失,阅读率并不高。而手机媒体的最大特点是便携性,随时随地阅读已经不是问题,会大大增加阅读率。 五、率先走向无印刷和无纸化的低碳时代。 必要的变革和调整 行业报要适应以上这些变化,从内部着手,进行一系列转变。 首先,选题和内容要更加“多样化”,紧紧抓住读者,减少沉默用户。 手机媒体不再适用于“传阅”或“传达”等信息传播方式,它完全来自于个人的、自愿和习惯。行业报在选题策划上须改变“行业机关报”思维,在完成“上传下达”的指令性任务之外,要另辟蹊径,开阔思路,扩大报道面,紧紧抓住行业内读者感兴趣的事情。否则,即使有了手机首页的客户端,也会成为沉默用户。 其次,在写作方式和排版上要突出“个性化”。 传统写作方式,是难以满足手机受众的。报社需要对编辑记者进行“个性化”的写作训练,按照手机媒体点对点的传播规律进行写作。同时,利用手机“小屏幕”阅读一张传统报纸版面或者3W网页是比较困难的,报社需要按照手机媒体的阅读习惯规范排版模式。 第三,机制和体制上实现“手机化”,以适应多媒体运营规律。 手机媒体产业链比其他任何一种媒体都要复杂,涉及内容制作、内容集成、网络服务、终端厂商等多个环节,因此报社在组织机构、人员结构和管理流程上就要进行“手机化”。比如软件开发人员、页面开发人员、运维人员等。另外,对重要事件或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网上网下联动机制、报内报外互动机制等,都需要报业对其现有的机构、人员、管理和流程等作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