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甫一上市,美国在线出版的能源论坛执行主编罗伯特·布莱斯即撰文惊呼。正是诸如iPad等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的应用,使得全球各种机构、组织对IT行业的高耗能重新审视,由此,绿色IT概念风生水起,各种降低能耗的新技术也应运而生。 有乐观的数据认为,到2015年,全球绿色IT服务市场规模或达50亿美元。届时亚太地区绿色IT服务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0亿美元,这当中,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将占据重要份额。 iPad、云计算成“污染源” 1999年,福布斯的专栏作家皮特·胡伯尔和马克·米尔斯曾撰文指出:“PC时代来了,赶紧挖煤吧。”当时有数据显示,普通的互联网用户如果一周在线12小时的话,一年将消耗1000千瓦时。个人电脑的使用将使电力需求急剧增加,而这需要燃烧更多的煤。 今年3月31日,苹果iPad上市前期,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像iPad这样的设备会导致电力需求增加,因为它们依赖于分散的云数据中心和其他基础设施的“云计算”。 该报告指出,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公司对不断增加的“云”的运用,导致了充满服务器的空调数据中心的大量建设。Facebook在俄勒冈州兴建的设施,将依靠主要燃料为煤炭的电厂维持运作,苹果正在大多靠燃煤取得能源的北卡罗来纳建造数据存放系统。而根据当前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数据中心和远程通信网络将消耗19630亿千瓦时,超过它们当前耗能的3倍,比目前法国、德国、加拿大和巴西消耗的电力总量还要多。 因此,“绿色和平”组织建议,在投资和卷入政策制定方面,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方面,这些大公司要提供真正绿色的、可再生的“云”。这一观点与国际能源署(IEA)去年发出的预警不谋而合:对高能耗电子产品如手机、iPad、个人电脑和等离子电视的需求,抵消了其他提高能效措施的效果。 “绿色旋风”来袭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IT企业开始注重耗能问题。英特尔、IBM、惠普、西门子、三星等早在几年前就提出打造绿色IT,国内的联想、海尔、中国移动等也开始着手研发,这也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从IT设备、应用系统、数据管理效率等多方面入手,利用技术革新降低耗能。 此次上海世博会上也刮起了“绿色旋风”。中国移动在世博园区构建的生态型网络,推出 700余项节能措施,预计实现节能30%;戴尔展示了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和创新的节能产品,其中一些新产品甚至比上代产品节约80%的电力;数千套的联想ThinkCentre M台式机则可通过能耗管理技术自动设定能耗等级,降低世博园区IT能耗……国内企业在园区内竭尽所能用绿色装扮自己。 惠普中国研究院院长王敏向时代周报表示,“绿色IT是长期的一个趋势”。惠普美国实验室最近展示了一项成果,在一座拥有10000头奶牛的农场中,利用粪肥为数据中心发电,可以满足一个1兆瓦数据中心(相当于一个中型数据中心)的用电。据估算,奶牛场农场主在头两年内即可收回成本,从第三年开始,就可以通过向数据中心客户销售利用粪肥发的电力,每年可获得约200万美元的收入。 另据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副会长谭炳麟透露:“目前正在帮宏力半导体做一个项目,因为半导体行业生产制造过程中会消耗很多能源,我们帮助其在照明、空调、工艺设备等方面进行节能,同时还会做太阳能、碳交易等。” 澜起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崇和称:“2007年中国服务器能耗总花费136.8亿元,耗电量相当于葛洲坝电站一年的发电量。而数据中心的耗电,仅1/3用在了计算机上,另外的两个1/3分别用在了空调冷却和电传输中的损耗。因此,如果计算机用电省1瓦的话,数据中心就可以省3瓦。” 也就是说,如果在IT设备这一环节降低功耗,这意味着数据中心的耗电随之减少,散发热量少,需要的空调用电也就减少。而在终端设备环节,芯片的设计至关重要。 据了解,澜起科技研发的低功耗芯片,可以为高性能计算机提供高效节能的内存系统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客户包括三星、惠普、曙光等。其创业团队主要来自硅谷,目前已完成两轮融资。 国内类似于澜起科技的创业团队不在少数,绿色IT的前景也为不少风投公司看好。苏玛基金(SUMA VENTURES)董事总经理饶菁华表示:“我们主要投资那些从硅谷回来创业的人士,只要他们有好的技术、好的模式,我们都比较有兴趣。” 亟待政策推动 在近日的“国际绿色IT服务合作论坛暨2010中国-欧洲CIO峰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山引用相关国际机构的预测数据称:到2015年,全球绿色IT服务市场规模或达50亿美元。发展绿色IT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增长点。 但卢山同时提醒,绿色IT面临两大不确定性:其一,传统的IT产业和IT应用结合的时候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从业者所提供的商业模式、产品、形态以及盈利模式、盈利增长等方面。其二,经济环境深刻变化所带来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王志华也指出,绿色IT概念很美好,但目前即使是一些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企业研发的新产品也难以真正规模量产,生产技术尚难达标,很多往往停留在实验层面。同时,市场短期难见绿色IT的成效,没有足以引起用户认知,短期内很难有投资回报。因此,发展绿色IT,需要技术、政府、金融多方面的推动。 对于目前的困境,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办公室副主任赵刚向时代周报解释: “这是一个新概念,很多原理大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同时,应用需要投入,单纯企业投入会有风险,而政府又拿不出那么多资金,只能小范围试点。同时,新的技术替代旧的技术,其中的过度转换也是很大的一个成本。但政府会逐步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及补贴政策。”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