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传统数码设备领地被其占领,但是数码设备在中国的企业不多,这是什么缘故呢?下面就为大家全面解析一下数码印刷设备。 国外数码设备供应商占据中国市场没商量 据了解,目前所有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的生产型数码印刷设备都是进口的,而且这些设备的零配件都没有实现本土化生产,几乎全部需要进口。粗略统计,生产型数码印刷机的主要供应商有:施乐(富士施乐)、惠普、柯达、赛康、爱克发、佳能、奥西、方正、普驰、网屏以及柯尼卡美能达。在已经进入到中国市场的数码印刷设备供应商中,有一半已经经营了5年以上的时间,还有33%和17%的企业分别经营了1年~3年或者4年~5年。 据调查,这些设备制造商在未来都没有在中国生产数码印刷机的计划。那么,是因为我们的市场还不够大,不足以支撑这些企业在华设厂?还是因为他们要保持技术领先,不愿意被国内企业偷艺?这个问题尚没有人正面回答。 销售模式及渠道 至于数码印刷设备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模式,据了解,33%的供应商采用的是直销方式,17%的设备制造商选择了代理方式,还有一半的设备制造商选择两者结合的销售方式。选择两者结合销售方式的企业,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各方资源,尽最大努力拓宽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渠道,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做法。 从目前情况看,50%的数码印刷设备供应商只是把自己的销售渠道覆盖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为数不多的超大型城市;还有50%的数码印刷设备供应商更进一步,已经把销售工作做到了全国主要的省会城市。但显然,这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当然,设备制造商这样做有他们自己的道理,因为数码印刷在中国还不够普及,即便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数码印刷的市场占有率也比较有限。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印刷市场之一,一旦用户了解了数码印刷技术,并且知道了该如何用它赚钱,那中国企业的购买力将会变得非常惊人。 售后服务 对于产品的售后服务方式,绝大部分设备制造商选择了由自己统一负责;而选择由代理商负责、代理商和公司共同负责的仅仅是少数,不足1/5。 售后服务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它决定着一个品牌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和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效能。因此,很多设备制造商都会将自己的服务响应时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还有部分设备制造商会选择在24小时或两天以内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 数码印刷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设备制造商所接到的客户反馈来看,很多故障是由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性能不够了解或者操作人员因操作失误造成的;另外,设备自身问题或其他也比较多。 显然,在设备制造商的眼中,人为因素在设备故障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已经达到了2/3,不过即便如此,在这里也给设备制造商提个醒,有必要强化对客户操作人员的培训,否则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给印刷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对于设备制造商而言,也绝不是什么好事情。防患于未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影响因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码设备供应商对其产品的性能充满信心。然而,市场环境不成熟和经营模式不明确是影响数码印刷在中国发展速度的主要原因,这是设备制造供应商的普遍看法。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生产成本太高、设备价格太贵已经成为阻碍数码印刷在中国的发展瓶颈。而对于印刷质量问题和对操作人员速度要求较高等因素,他们并没有看得太重。 印刷企业数码印刷机,想说爱你不容易 与动辄千万的大型印刷设备相比,高档数码印刷设备的价格并没有成为大型传统印刷企业投资的门槛,传统印刷企业更看中设备的结构、功能、印刷品质及适用性。据了解,目前传统印刷企业采购的多是如柯达NexPress、惠普Indigo一类的多色数码印刷机,以应对个性化的商业印刷,走高端产品路线,而以短版书刊印刷为主的出版印刷企业则多采用奥西、富士施乐等厂家的单色或多色设备,以短版图书、补版图书印刷为主。 投资设备意愿较高 在印刷行业,很多企业接触数码印刷的时间多是近几年的事。据了解,在开展数码印刷业务的时间上,没开展数码印刷的企业占到38%,开展1年~3年的企业占到31%,开展3年~5年的企业有25%,开展5年以上的企业仅占到6%。应该说,印刷企业投资数码印刷设备的意愿比较高。 印前系统 在印前投资方面,印刷企业基本上都表现得比较慷慨,但投资规模却存在较大差异。据调查,愿意为印前系统投资20万元人民币以内的印刷企业大约占1/3弱,这其中还包括一些根本不愿意为印前系统进行投资的企业;而愿意为印前系统投资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印刷企业高达近一半。 数码印刷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印前往往成为制约数码印刷的生产效率的瓶颈。目前,绝大多数的数码印刷业务,需要进行的印前处理一点不比传统业务简单。不过,无论是传统的印前制作软件还是这里繁多的模板软件,抑或是其他的流程整合软件,都属于印前系统的范畴。因此,采购了数码印刷设备,其实仅仅是进入数码印刷领域的第一步。要想真正用好数码印刷设备,让它为企业带来效益,其他方面的投资还需要很多,要做的工作也很多。 调查发现,静电照相和喷墨印刷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均为38%,显然它们是数码印刷领域技术方面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据了解,目前印刷企业采用的印前软件主要有:PHOTOSHOP、INDESIGN、专业的数码印刷模板软件、ERP软件、MIS软件、网络印刷软件以及其他各类应用软件。 印刷设备 对于想要采用数字印刷技术的印刷企业来说,数码印刷机应该是其投资预算中的重中之重。据调查,愿意为数码印刷设备投资100万元人民币以内的印刷企业最多,达到38%;而愿意为数字印刷设备投资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印刷企业也不在少数。 统计数据证明,不少印刷企业认同目前生产型数码印刷设备的价格定位,有些企业甚至直接将数码印刷设备的价格空间与传统印刷设备画上了等号,这与数码印刷在中国市场所受重视程度,以及印刷企业经济实力的提高有着直接联系。但与此同时,对数码印刷抱观望态度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在投资方面也显得较为谨慎。 数码印刷设备的数量不仅关系到一个印刷企业的数码印刷能力,同时也能反映出这家企业的业务开展能力。一般情况下,很多企业都拥有3台以上的数码印刷设备,而没有数码印刷设备的印刷企业只占到了不到1/3。由此可以看出,购买数码印刷设备对印刷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拥有多台数码印刷设备的印刷企业也不在少数,但关键是如何才能找准市场,让这些花大钱买来的设备能够充分发挥出它们的作用。 印后系统 一个完整的印刷过程是由印前、印刷和印后这三部分构成的。多种多样的印后设备既可以保证数码印刷生产的整体效率、缩短加工时间,又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故此数码印刷企业纷纷投资印后设备。据了解,愿意为印后系统投资5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印刷企业占绝大多数,这足以说明有相当多的印刷企业意识到印后加工的重要性。 有设备制造商表示,有些企业最初引进数码印刷设备时并没有考虑配套相应的印后设备,有些是因为自己本身有大印刷的印后设备,但是后来也逐步引进了专用的数码印刷印后设备。在其余29%的受访企业中,或许也有不少是这样的客户。 诸多问题难解 拓展业务和服务客户是传统印刷企业购买数码印刷机的主要原因。很多企业表示,在印刷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以新的生产手段拓展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事实也的确如此,他们的快印业务中许多是从原有客户开始的印刷厂报价,印刷业务大多是短版印刷和个性化产品印刷,并没有与传统印刷设备分食业务。但数码印刷设备的业务量与企业的生产规模有很大关系,如鹤山雅图仕及苏州星光集团,由于其书刊业务量大,数码印刷在样书印刷方面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当然,印刷报价系统,这些投资了数码印刷设备的企业,也在伺机开发新的业务来源,借助网络扩大业务,也许是一个出路。但对大多少企业来说,也存在诸多问题。 设备利用率低 据了解,在主要数码印刷设备的使用率方面,没有企业能够达到“满负荷运转”。据调查,使用率为80%~100%的企业为18%;使用率为50%~80%的企业为9%;使用率为30%~50%的企业最多,达到了55%。此外,有18%的企业使用率在30%以下。开工率不足,这已经成为困扰开展数码印刷业务的企业的一大难题。 赢利模式在探索 从涉及的业务领域看,在已经开展了数码印刷业务的印刷企业中,社会散件在其业务组成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其次是为出版社生产样书和生产邮票等个性化产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国内数码印刷尚未形成良好的运营与赢利模式。 至于印刷企业开展业务的方式,目前也是很多选择,但大多数企业还是会通过专门的业务员来承接订单;其次就是通过自己的网站接单;而选择“坐等客户上门”、“分散收活集中印刷”、“与其他网站合作进行接单”、“网络接单与业务人员揽收相结合”以及“其他方式”的受访企业只是极少数。 从长远发展看,数码印刷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必须解决业务揽收模式的问题。数码印刷的业务,最大的特点是短版和个性化。如果像目前主要依然通过专门的业务人员去跑客户承揽业务,那么其效率将变得非常低下,也不可能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人工揽收还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揽收成本的居高不下。这部分成本无法降低,那数码印刷的整体成本也就无法降下来,而任何一个终端客户,都不愿意将钱花在他们认为不值得的东西上,结果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数码印刷未来发展,在业务揽收这个环节上的可行之路,就是走网络接单的方式,而且需要有数码印刷的网络交易平台来促进数码印刷与网络系统的融合。 成本偏高 在谈及数码印刷在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时,很多企业反映成本偏高。这与数码印刷制造商反映的问题不谋而合。 而那些“印刷质量不如传统印刷”、“能够使用的承印材料可选择余地较小”、“市场定位有问题”等往常人们认为可能是阻碍数码印刷发展的因素,行业内都已成为被忽视的“角落”这表明,数码印刷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生产要求,数码印刷的设备制造商或许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降低设备成本,如何帮助客户进行市场、产品开发,如何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与培训等方面。 业务短缺 数码印刷得益于短版印刷,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就我国目前现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中国的中小型印刷厂投资过剩,加上劳动力价格低,很多企业为维持生存接活时的起印量越来越低,在千份以下的比比皆是。这种情况造成了在国外看来是短版印刷的活件(比如2000份),在国内反而可能会在印刷厂生产。 经过对一些数码印刷设备制造商的调查发现,在谈及数码印刷与传统印刷的赢利平衡点时,2000份成为设备制造商普遍推荐的临界点。但从北京市场大部分快印店经营的实际情况看,500份甚至150份的业务,很多快印店也是采用传统印刷技术完成的。在国内,或许只有一两百份的超短版业务,客户才会选择采用数码印刷去完成。从这个角度考虑,数码印刷市场要想得到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出版单位概念深入人心应用还要推广 目前,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听说过数码印刷,并了解数码印刷与传统胶印之间的区别。而在为这些出版社提供印刷服务的企业中,大概有2/3的企业都拥有数码印刷设备。这足以说明,数码印刷作为一项技术,概念已经得到普及,只是其应用情况还有些不令人满意。 应用范围窄 据调查,应用过数码印刷技术的出版社一般选择在生产正式出版前的样书、做缺货图书的补版以及开辟一些新的业务渠道时,采用数码印刷技术进行印制。在这当中,样书印制和缺货补版都是为了满足日常的出版业务需求,而出版社对于新业务渠道的探索和追求,则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在传统纸质图书出版受到数字阅读冲击的今天,出版社在改变,与之呼应的印刷行业也需要有所改变。 速度是关键 至于出版社看好数码印刷的理由,40%的受访者给出的答案都是“速度快”。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速度自然会成为出版社追求的首要目标,因为图书上市的速度越快,抢占市场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被无孔不入的盗版书冲击的概率也会变得更低一些。 产能待改进 尽管数码印刷有速度快和生产灵活等诸多优点,但仍有一些出版社在这项技术面前望而却步。究其原因,有2/3的受访者认为是数码印刷设备的印量不能满足出版社的生产需求,有1/3的受访者选择了“价格昂贵”。 对于在数码印刷技术出现早期我们所普遍关注的质量问题,受访出版社几乎都没有提及。这说明,数码印刷最起码在印刷质量上已经与传统胶印相当接近了,它目前需要克服的就是产能和成本问题了。 结语 在中国,方兴未艾的电子监管体系的推出与推广,为数码印刷的应用创造了政策基础,也有效地推动了数码印刷技术在标签印刷领域的应用进程。而数码印刷在书刊及商业印刷领域的应用相对滞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数码印刷无法展示批量、个性化方面的优势。但即便如此,在这个领域也不乏进行积极尝试的企业。这似乎也在传达着一个信息:数码印刷将与传统书刊及商业印刷联手,融入传统印刷业务,融入传统的批量印刷生产中。未来,规模化、集约化,是数码印刷在书刊和商业印刷领域的工业化应用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尽管从现状看数码印刷落户传统印刷企业更多的是对传统印刷业务的一种补充,然而我们乐观地发现,推进数码印刷化应用需要许多基本要素如数字环境的保障正在完善,数码印刷价值链在逐步建立。因此,重新认识数码印刷在工业化生产中的角色和位置,整合数码印刷流程,选择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数码印刷设备恰是迎合数字时代的需要。相信随着数码印刷技术的不断成熟,业内对它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而客观;更相信它将走向工业化和规模化,并部分替代传统印刷技术,成为平、凸、凹、网印后的又一常规印刷工艺,进而逐渐渗透到印刷的各个领域。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