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谷歌是全球互联网的巨头,最近《财富》杂志网络版发表了一篇文章,该文章重点阐述了谷歌在“Facebook时代”应该采取三项措施保证其业务的增长势头。
谷歌是全球互联网的巨头,最近《财富》杂志网络版发表了一篇文章,该文章重点阐述了谷歌在“Facebook时代”应该采取三项措施保证其业务的增长势头。 以下为文章全文: 成为互联网王者有时很短命。仅仅数年前,互联网可谓“搜索为王”,谷歌也毫无争议地成为技术创新领先者。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产业越来越多地具备了社交网络元素,我们也似乎正步入“Facebook时代”。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个谷歌不再受到欢迎的时代。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曾讽刺谷歌为“只会一招的小马驹”,即认为谷歌除了搜索业务外,其他业务基本上没有可圈可点之处。谷歌曾试图推出Orkut、Buzz及谷歌波浪(Google Wave)等社交产品和服务,但这些努力皆没有取得显著成功。正因为如此,硅谷一些高管和技术工程师公开宣称,谷歌无法凭借自身努力击退来自Facebook的挑战。在这种悲观主义情绪影响下,最近数月内,数名谷歌核心员工已跳槽至Facebook. 与此同时,Facebook明年营收额有望达到32亿美元(绝大部分来自网络广告),高于谷歌显示广告业务的营收规模。如此一来,谷歌必须找到维持营收和利润增长的新途径。而要做到这一点,意味着谷歌必须在社交网络业务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虽然没有单一的“招式”能够帮助谷歌实现该目的,但如果该公司能够采取以下三项措施,则肯定能够在社交网络业务领域有所建树。一些迹象表明,谷歌已经在开始这样做。 一、不要复制Facebook模式 雅虎、Ask.com及微软等公司曾复制谷歌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但都没有取得成功,反而使这些技术模仿更显得落后。与此相类似,谷歌Orkut社交网站当初也是复制Friendster和Myspace的商业模式。目前Orkut除了在印度和巴西受到欢迎外,在其他市场却很少受到关注。 谷歌更为明智的做法是:研究网民的上网习惯,并预测出社交网络产业将往何种方向发展。谷歌没有透露其正在开发的社交产品具体详情,但该公司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此前表示,谷歌并不会推出一家全功能的社交网站,而是计划将社交网络元素贯穿到谷歌现有所有产品当中。 然而这种方式也有着市场风险。举例来说,由于谷歌Gmail用户群基数较大,今年初谷歌针对Gmail用户推出了Buzz社交网络服务,即用户可在谷歌Gmail邮件服务中同他人分享各类信息(图片、网络链接及其他内容),Buzz可自动加载好友的活动信息,并为用户自动建立相应邮件发送列表。但Buzz服务上线后不久,便被外界指责为Buzz有向外界泄露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的嫌疑。 由于Buzz未受到市场欢迎,谷歌又重新设计其社交网络产品。虽然谷歌采取了保密措施,但外界已经了解到,谷歌新型社交网络产品开发代码名为“Google Me”。据悉,Google Me将不再采取Buzz服务的发布方式,而是通过一个谷歌帐号,将社交网络元素贯穿到谷歌所有产品当中,如谷歌文档、日历、Picasa图片服务、YouTube视频、谷歌音乐及谷歌电子书服务等等。 二、找出Facebook业务弱点 数月前,谷歌用户体验团队展示了一个长达224页的幻灯片内容。该幻灯片指出,网民的在线身份并不是线性结构,而是与同事、家庭成员及好友等对象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而当前社交网站还没有完全体现出种复杂性。外界人士认为,该幻灯片内容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Facebook存在的弱点,谷歌可借此向Facebook发起攻击。 针对谷歌幻灯片所阐述的内容,Facebook迅速推出了Groups群功能,即允许用户在不同群服务中同好友共享不同内容。但谷歌已经明白一点:Facebook服务不可能面面俱到,在社交网络业务领域,目前仍呈现出“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局面。换句话说,谷歌仍可集中自家优势来攻Facebook之短。 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谷歌CEO施密特每每有机会时,就会向公众表示,谷歌非常注重用户隐私保护事宜。他承认,Buzz服务推出之初的用户隐私保护方式确实欠妥。施密特的意思很明显:Facebook在用户隐私保护事宜上曾多次引起用户及相关机构的强烈不满。 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此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民将逐步接受互联网时代不再有隐私的局面。但实际情况是,如果Facebook不收集用户数据并与广告主共享此类数据,则该公司的网络广告收入就成了无源之水。 三、注重用户群基数增长 现在的情况是,如果谷歌构建了结构庞大的社交网络产品,但却没有足够的用户群,届时谷歌将如何应对?事实上,谷歌波浪就曾面临用户基数过少的困境。正因为如此,谷歌今年夏季宣布关闭谷歌波浪服务。 目前绝大多数社交网站都面临着“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指左右为难的情况):如果你的好友没有成为某家社交网站用户,你也不愿意成为该网站用户;其他用户也是这样的态度。 如果谷歌希望其社交网络产品有着良好开局,则可考虑出手收购一批小型社交网站。去年谷歌曾试图收购美国商铺评论网站Yelp但未获成功。一些分析人士建议,谷歌应考虑收购Twitter.上周有报道称,谷歌希望以60亿美元收购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但遭到了后者的拒绝。 从某种程度上讲,鉴于谷歌收购目标的用户本身也使用谷歌搜索、YouTube等服务,则谷歌这些收购计划似乎没有任何意义。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正是此类交易的“玄妙”之处。举例来说,如果谷歌能够成功收购Twitter,则Twitter用户或许将逐步喜欢谷歌Picasa图片和在线文档服务。此外,谷歌还可考虑收购具备社交元素的音乐服务网站Spotify或Mog.com,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谷歌“社交层”用户。 目前说谷歌在社交网络业务已经完败尚为时过早。谷歌此前在该业务领域所遇到的种种困境,只能表明谷歌还没有完全了解社交网络的特性。谷歌要在社交网络领域取得成功,尚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完成。但如果谷歌能够去这样做,或许我们将不会再长时间将当前称为“Facebook时代”。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