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儿童成为市场推广的主要目标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0年12月13日 11:05 

    摘要:根据一份调研结果的显示,目前儿童成为了市场推广的主要目标,尤其是低龄儿童更是推广的首选目标。

 

    根据一份调研结果的显示,目前儿童成为了市场推广的主要目标,尤其是低龄儿童更是推广的首选目标。

  2009年,美国快餐业共投入42亿美元在电视、网络和手机上做广告,其中很多都是针对儿童的。快餐厂商食品市场的营销策略趋于针对低龄人群,甚至在一些成人使用产品的推销中,也增加了争取孩子“心动”的内容。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借助于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的推波助澜,各式广告无孔不入。美国著名微博网站推特的数据显示,2009年和2010年,超过一半的用户购买、讨论或推荐在该网站上做广告的产品。这些光彩夺目的广告让成年人都难以抵御诱惑,更不要说儿童了。

  广告营销不仅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消费者的心理,改变人们的兴趣和价值观,并渗透到整个社会的流行文化中。例如很多商家在广告中大力宣扬“酷”文化,许多包括饮料、服装和手机在内的广告营销,都在或明或暗地传递着“使用我会很酷、很醒目”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对儿童和青年的诱惑力很强。

  许多专家指出,儿童身心尚未完全发育,难以理性处理广告中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他们被动或主动接受广告带来的影响可能延伸至其成年以后。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曾发布报告称,经常接触酒类广告的未成年人,日后养成饮酒习惯的比不经常接触的要高50%。

  要想从司法上鉴定广告对消费者的长期负面影响,显然是非常困难的。麦当劳在美国曾遭到数起起诉,消费者控告其针对儿童的广告营销方式增加了肥胖儿童的比例。但是诉讼大多被法院驳回,因为原告不能提供儿童因麦当劳广告而健康受损的充分证据。

  广告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只介绍一种产品的正面效果,甚至夸大正面而回避其可能存在的负面问题,而这种负面问题往往会对难以做出全面判断的儿童产生不良影响。减少广告营销的负面社会效应,尤其是对孩子们的负面影响,是商业利益与道德伦理的博弈,涉及商家的道德和自律。当前,各国都针对这一问题出台了一些相应措施,主要是从内容和时间上来限制针对儿童的广告,以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但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还要更多地依靠社会监督。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