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移动广告网络绕开苹果隐私设置继续追踪用户

来源:新浪  发布日期: 2012年6月5日 10:53 

  国外媒体6月5日发表评论文章称,互联网广告向移动设备转移是大势所趋,但精准的广告投放必然与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产生冲突,迫使苹果等设备厂商禁止广告商调用部分数据。但越来越多的移动广告网络正在利用新技术绕过iPhone的隐私设置,从而向用户投放更加精准的广告。

  以下为文章全文:

  追踪系统

  尽管手机用户可以在不同应用间切换,但广告主却可以借助iPhone和iPad内置的UDID唯一标识符追踪其使用情况,从而发布精准广告。然而,苹果去年夏天禁止了这一行为。

  为了绕过该限制,移动广告网络开始使用新的标识符,在用户切换不同应用时搜集地理位置和偏好等信息。其中一个追踪系统以iPhone无线网络硬件的唯一标识符为基础——该系统名为开放设备标识符网络(以下简称“ODIN”)。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追踪系统名为Open UDID,可以通过设备内置的复制/粘贴功能来实现。

  这些广告网络声称,如果无法利用个人数据发布更好的精准广告,每周都将损失数百万美元。隐私倡导者认为,这些新技术可以帮助营销人员判断用户身份,甚至侵犯隐私。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移动广告网络采用上述追踪系统为数千家公司投放广告,包括马自达、尼康和eHarmony。这些品牌并未直接参与用户追踪行为——甚至有可能对此毫不知情——因为他们通常聘请广告公司为其开展移动平台推广活动。

  马自达数字营销总监夏利·库里尔斯基(Shari Kourilsky)表示,她并不知道广告网络使用新型追踪技术投放该公司的广告。但如果该标准被广泛采用,她愿意使用匿名标识符来根据用户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日常信息发布精准广告。

  “如果我们确信苹果不会封杀这一措施,肯定很愿意使用这种方法。”库里尔斯基说。苹果拒绝发表评论,尼康和eHarmony同样拒绝对此置评。

  与此同时,库里尔斯基还表示:“政府在制定隐私法规时面临巨大压力,我们肯定要遵纪守法。”

  隐私问题

  为了全面保护用户隐私,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FTC”)正在调查移动追踪技术。今年3月,该机构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各大企业更好地规范隐私行为,并催促美国国会通过全面的隐私立法。

  FTC消费者保护部门高级律师拍的·马基(Peder Magee)称,该机构认为移动广告网络采取的最新措施不符合消费者利益。“现在就像是军备竞赛,一家企业推出隐私保护工具,利益相关方便会想方设法规避该工具。”他说。

  广告网络表示,上文提及的标识符系统只能以随机数的方式识别用户,无法判断其个人身份。但隐私倡导者认为,当营销人员借助新的追踪工具创建了用户资料后,便可最终获取足够的信息,将数据与具体人名相关联。

  这场猫鼠游戏的根源在于方兴未艾的移动广告市场。据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测算,美国移动广告今年的规模将达到26.1亿美元,几乎较去年翻番。但在规模达395亿美元的在线广告市场仅占很小一部分。

  在桌面平台,营销人员可以借助cookie追踪用户在各大网站之间的行为。虽然移动设备也有cookie,但却无法追踪用户在不同应用之间的活动。正因如此,各大广告网络才挖空心思推出追踪系统。

  解决方案

  苹果去年夏天宣布,将逐步禁止应用开发商使用设备标识符,这也给刚刚萌芽的移动广告行业泼了一盆冷水。“大家都在争相寻找UDID的替代方案,是苹果逼我们创新的。”移动广告公司Velti首席营销官克里希那·萨布拉马尼安(Krishna Subramanian)说。Velti正在与其他7家移动广告公司共同推进ODIN项目。

  苹果也推出了自己的在线广告,但并未使用UDID,而是根据用户的iTunes购买历史发布精准广告。目前还不清楚苹果是否会对这种新的追踪技术施压。

  “如果没有广告,多数应用都无法生存,这将破坏整个行业。”移动营销公司Appsfire联合创始人阿沃里尔·奥哈永(Ouriel Ohayon)说。该公司是Open UDID追踪工具的发起方。

  各大广告网络现在需要在不同的解决方案中做出选择,但他们还是希望苹果能够出台官方解决方案。“大家都在观望苹果将作何反应,没人愿意发起标准大战。”移动广告网络SponsorPay移动业务总监乔尼斯·海因泽(Johannes Heinze)说。

  斯坦福大学隐私研究人员乔纳森·梅耶(Jonathan Mayer)表示,广告网络的适应速度快于苹果这样的设备厂商。“从传统来讲,硅谷企业通常都不会把隐私控制视为一项用户保护措施,而是把它视为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他说,“他们的反应不是,‘他们不让我们在应用之间追踪’,而是,‘他们破解了一个用户ID号,所以我们需要再搞出一个更厉害的ID号。’这完全本末倒置了。”(书聿)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