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在全球范围内正式启动- -基于IPv6(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下一代互联网。有比喻说,IPv6能给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分配一个IP地址。一旦IPv6全面商用,IP地址枯竭的情况将得以彻底解决。 海量的地址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应用深入发展的基础。“一旦我们有更多的IP地址,就可以把家里的打印机、路由器、电视机全部连接起来,因为每个设备都有一个IP地址,你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管理。”飞象网CEO项立刚说“可能有一天,我们家里的冰箱、窗帘、空调,所有的设备都会通过一个网络体系来管理。” 三大运营商均开始布局IPv6.预计在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支持下,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使用基于IP v6的智能家庭网关和业务平台,你可以通过遥控器、手机或P C,对家里的灯光、窗帘、空调、音响、电视机等电器进行控制;IPv6用于家庭区域布防,一旦有陌生人进入室内,可以第一时间自动接收到短信和彩信;你还可以尽情享受基于IP v6技术的可视对讲、实时视频监控、影音娱乐等服务…… 这些并不是遥远的未来,去年深圳大运会上,中国电信打造的“智能化大运村”,已经让全球运动员率先体验到下一代互联网的魅力。 运营商被认为是推动IPv6规模商用的主要力量中国电信研究院相关人士透露,中国电信今年将在湖南长沙、江苏无锡等地试点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省市启动互联网基础设施改造,目标发展300万用户。 中国联通则计划投入8亿元资金,在终端、接入网、城域网、核心网、业务平台和行业应用等多个层面,进行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全面推进,在2013年底实现不少于300万IPv6宽带接入用户。 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昨日表示,中国移动计划5年内实现IPv6的全面应用。“今明两年属于规模试验阶段,启动约10个省份的网络改造,推出多款L TEIP v6终端,改造4个业务基地和10余个自有业务平台,发展300万IPv6用户。” 深圳是中国移动IP v6网络改造试点单位之一,计划在今年内完成试商用网络搭建。网络发展目标是,“在深圳建设基于IP v6的固定宽带接入网络,并改造现网,使之支持2G、T D手机终端的IPv6接入。” 去年2月,最后一批IPv4地址分配完毕。“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感慨道,“当初我以为这只是一项实验,而且,用43亿个IP地址来做实验已经够了。”他说,“谁会知道到底需要多大的空间?” 我国的IP v4地址数量仅为3 .3亿个,平均不足每个网民一个。截至去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 .13亿。“中国电信部分省份已经出现IPv4地址短缺的局面。”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张继平昨日表示。 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调研报告,未来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IP地址需求量为10亿,物联网需求量为100亿,固定互联网为5亿,IP地址需求总量高达345亿,现有IP v4地址已远远不能满足网络的发展,发展IPv6迫在眉睫。 今年3月,《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议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IP v6发展的重点目标和任务,即在2013年年底前,将开展IPv6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演进路线,2014年至2015年,实现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以上,推动实现三网融合,IPv6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500万,实现IPv4和IPv6主流业务互通《意见》被认为是下一阶段IPv6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据接近项目方的知情人士透露,“产业化专项”重点集中在石油石化、交通、电力、安防等领域。大部分将投向网络建设,包括线路、设备改造等,不排除后续追加的可能。而商业网站的IPv6升级改造也将获得专项支持。 发改委希望通过2012年专项的组织实施和带动,在今明两年实现骨干网和约1 0 %城域网支持IPv6、IPv6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800万的目标。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指出,IPv6发展的核心路线图是电信运营商的主干网改造,其次是网络C P和内容提供商的升级,接下来是结合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商业模式的创新。 “现在的苹果和安卓系统、w in7等都支持IPv6,为业务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而在网络资源改造方面,很多设备厂商已经具备了技术和产品储备”。 记者获悉,华为、中兴等主流设备厂商的全线产品均已支持IPv6,一旦市场启动可快速供给。以微软为代表的不少软件厂商和互联网服务商也为IP v6做好了准备,如W indow s7系统已经实现了对IPv6协议的支持,腾讯的Q Q软件也已提供支持IPv6的版本,百度的搜索引擎亦开通专门的IPv6网址。 在张建宁看来,IPv6发展对整个产业来说都是机会。“首先是设备商,如华为、中兴通讯、神州数码等,但这个机会很短,最后是拼价格、拼规模。后续当IPv6与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相结合时,就会产生更多新的业务机会,特别是与传统产业结合的新型运营服务业的机会,如移动电子商务、物联网服务业等。IPv6将为之提供更大的地址空间、高带宽、更好的网络质量和安全性。”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