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互联网电视更加适合宽带视频市场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2年10月16日 10:09 

  对于目前国内宽带视频市场来说,互联网电视具有以下的意义:

  意义一:增强宽带竞争力和用户黏性,减少对手捆绑策略造成的手机用户流失

  在中国移动已规模建设有线宽带的省,发展宽带视频业务可以增强宽带竞争力和用户黏性,减少对手捆绑策略造成的手机用户流失,巩固公司在移动市场的优势地位。

  竞争对手宽带捆绑策略对中国移动造成较大压力。电信、联通推出的“手机+宽带+IPTV”的捆绑套餐业务,对家庭用户的吸引力极强,可以满足家庭用户的基础通信需求(打电话和上网),且价格优惠。这些捆绑套餐业务对中国移动影响很大,造成手机用户的大量流失和ARPU值的下降。低忠诚用户直接转网,造成用户流失,而高忠诚用户同时使用多个运营商服务,造成业务量向它网转移。竞争对手“一根宽带捆走一家用户”的策略已开始动摇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基础。

  面对竞争压力,各地省公司正在积极应对发展有线宽带。一部分省公司已经发展一定规模的宽带用户,还有很多省公司都制定宽带发展计划。截止2011年年底,江苏移动自建宽带已经发展家庭宽带用户数212万户,浙江移动已发展138万户,福建移动85万户,江西移动66万户,其它如陕西移动、河南移动、山西移动都各发展了40几万户。加上铁通已有的宽带用户数,中国移动的有线宽带用户数已经超过1000万。

  在已规模建设有线宽带的省,中国移动应积极发展宽带视频业务。视频业务是家庭有线宽带上的基础业务,是差异化竞争的有力手段。缺少视频业务的家庭有线宽带市场竞争力不足,实装率较低。以某移动为例,其推出的“手机+宽带”捆绑套餐中规定,移动手机用户可办理480元包年4M宽带,移动手机用户月话费超80元,免费送4M宽带。这种捆绑套餐价格相对电信更优惠,但由于缺少视频业务,市场效果反应不佳。

  中国移动目前发展宽带视频业务 意义二:提高IDC入驻率,减少跨网访问量和网间结算费,改善手机用户和宽带用户互联网接入服务质量和业务体验

  中国移动在为手机和宽带用户开展互联网接入服务目前面临两个大的问题:第一,移动网内资源严重不足,造成网间结算费用高。90%网络资源在外网,85%网站访问需要出网,造成网间互通成本巨大,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的网间结算价格为100万元/G/月,且中国移动双向结算。IDC网站引入艰难,已引入网站也并非全量引入,投诉量仍然偏高,例如腾讯、PPS、优酷、土豆。7个一类IDC利用率为28%(广东、重庆尚不足3%),各省二类IDC利用率为24%。第二,出口带宽极其拥堵,用户体验较差。出口带宽利用率超过90%,时延大、丢包率高。竞争对手有意压制,网间带宽扩容难度大。由于竞争对手出口带宽限制和恶意干扰,导致移动用户访问外网网站体验较差。

  发展宽带视频业务可以改善手机和宽带用户使用互联网接入的服务质量。一方面,视频业务消耗了绝大部分互联网流量,据流量管理公司Bytemobile称,现在移动互联网60%的流量来自用户观看视频。思科公司称,现在视频业务流量已经占据互联网流量的80%,预测2014年将达到91%。另一方面,开展宽带视频业务(尤其是互联网电视业务),可以将主流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内容引入中国移动网内,丰富网内资源,并减少手机和宽带用户跨网访问量和网间结算费,提升手机和宽带用户互联网接入服务质量和业务体验。

  中国移动发展宽带视频业务必须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第一,有线宽带发展薄弱,开展视频业务的基础较差。用户规模小,接入网络质量参差不齐。第二,手机用户规模优势较大。因此,发展的宽带视频业务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能提供较高的QoS服务质量(类电信IPTV);成本低,能快速灵活部署;具有较低的终端成本;支持互联网新特性;支持TV、PC、手机之间的多屏互动;能适应多种不同质量的接入网络(ADSL、FTTx、LTE、Wifi等)。

  IPTV和互联网电视是目前主流的两种宽带视频业务。相比较IPTV而言,互联网电视更适合成为中国移动发展宽带视频业务的基础。在合作与政策上,互联网电视具有更广阔、更市场化的牌照商合作选择与政策空间。互联网电视不受IPTV“仅一家电信运营商可做”三网融合政策限制,在广电牌照方合作上具有更多的选择。而在产业环境上,中国的互联网电视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中国移动现在切入可以保证后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业务与系统上,互联网电视在功能上与IPTV趋同,但系统简单、部署迅速、组网灵活,正符合中移动接入网质量参差不齐,宽带用户规模小而分散的实际情况。

  因此,对于强化和巩固公司在移动市场的竞争力来说,互联网电视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多新闻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