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正在折射在微信上。而在微信的阴影下,也躺着一群“微信们”:米聊、Talkbox、新浪微友、移动飞聊、360口信、MM、友信、速聊…… 即将过去的一年,微信连续迈过1亿、2亿用户大关,逼近3亿,以爆炸式的增长、颠覆式的创新,帮助腾讯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而微信本身的商业想象空间也不再局限于一款IM工具、甚至社交产品,而是落地为媒体+O2O(含电商)+ 运营商+游戏的“微信帝国”。 当2011年千信大战还在被激烈讨论时,2012年“微信们”却已相继死去、或活着如同死去,多少也并不意外。 ·非破坏式创新 微信脱胎于广研,从腾讯内部多个同类产品突围,最终到今年超越QQ上位成功。“母凭子贵”,广研在随后的腾讯架构重组中,也获得了超然于其他事业群的地位。白鸦曾言及这一架构的重要性。“我们也不能忽略掉一个因素,如果微信只是在腾讯本部,在腾讯已有的产品上搭建,而没有同时独立的在广研那个体系外的张小龙团队去做,至少腾讯这一仗不会赢得如此舒服,也许只是略有小成。”因为不是QQ团队孵化,才有追赶乃至革命掉QQ的动力和野心。 最近移动等运营商在疾呼微信的威胁,也算是自食其果。中移动最早在去年10月上线飞聊,但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飞聊竟归飞信体系管,后者属于广东移动互联网基地。“投入不够,用户量跟飞信比太少了。”一位前飞聊产品经理表示。与飞信的高收入和大用户量相比,飞聊注定左右互博,更遑论去做破坏飞信的创新。作为一款比飞信更有移动互联网基因的Kik应用,如果得到飞信的用户,飞聊会如何?岂不闻,马化腾曾要求手机QQ每天帮微信向安卓用户推500万个tips.如今飞聊已沦为飞信体系末流,重心在PC端,不胜唏嘘! 如果认为飞聊不是运营商的基因,那么新浪旗下微友呢?微友和飞聊的病症其实类似。它于去年12月在新浪微博最辉煌时上线,是其诸多应用之一。不管微博经历高峰还是低谷,微友都注定不可能去革命微博,何况微博还在做社交尝试。事实也是微友从未被重视,年底还闹出抄袭陌陌的丑闻,已算是转型交友工具了。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里谈及创建独立于主流机构的机构对破坏性创新的重要性。“创建一个独立的机构,使其直接面对需要这种破坏性技术的新兴消费者群体。成功概率要远远高于在主流机构下去开发破坏性技术。”他认为,如果新机构按照主流机构的规则来运营,难以建立自身价值网。 ·先发未必是优 互联网时代,产品的先发优势曾广被推崇。不过,米聊遭后发微信的逆袭,从此一蹶不振。 米聊2010年12月发布,早于微信近2个月,打开了Kik+Talkbox模式。2011年原本可以成为“米聊年”,最终变成了“小米年”。一字之差,如今落差之大。是否还记得林斌曾喊出颠覆手机QQ,如今已成为雷军口中“活下来的奇迹”。雷军将失败归结于没想到腾讯仅隔二个月就推出微信,但这更多是避重就轻。在先发优势日益丧失的同时,雷军将小米科技的重心转移到小米手机而非此前的米聊,从而导致米聊在人员、资源投入上捉襟见肘。据悉,早在2011年4月,米聊团队规模已减为30余人,而公司整体是130多人。 定位模糊也是米聊之踵。“从来没觉得米聊是取代短信的。”一位云存储公司创始人表示。实际上,米聊一直在通讯和社区二个属性摇摆,如今借与YY合作回归电话,但大势已去。而米世界更是反复下线上线,之后又剥离社区功能独立为米吧。不过表现均平淡。米聊若想复活,唯一可寄希望的就是小米手机再看微信,在很长时间一直以通讯为主线,而社交功能则以插件形式(朋友圈、摇一摇、附近的人)为辅线。马化腾更是视微信为二次创业,壮士断腕,倾力参与。 当然,这并不说后发就会赢。而是如果后发者不能止于模仿抄袭。微信今年仍在创新,尤以公众平台争议最大。如果说插件打通了外生态,让一切有价值功能能够让用户自定义使用,那么公众平台则是在用户层面的内生态创新,无论个人、媒体、商家、机构、产品等,都可以接入。公众平台已开始改变O2O,新媒体,未来还会改变什么,谁都可以去尝试,一切都可以想象。昨天丁香园创始人冯大辉就言及公众平台的对话即服务功能,将能改变搜索引擎。不过,公众平台创新的步子迈的有些大,后文将论述。反观360口信这个短命产品,始于模仿,终于模仿。据知名评论人洪波在知乎上表示,周鸿祎是不屑于做“口信”这种简单的模仿的微创新。 ·创业者玩不起 一直以来,张小龙在公司内外多个场合都在表达同一观点:他将会把重心放在微信产品的打磨上,提供稳定、可靠和安全的服务是第一要务。金种子创投创始人董江勇将此解读为在微信帝国初建阶段,心无旁骛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才是王道。以服务器投入为例。腾讯CTO熊明华此前透露,微信每月在服务器上的花费在1亿元左右。尽管进入门槛低,而且免费短信、语音,甚至电话都非常诱人。但单是上述这一点,就足以挡住众多微信们的创业脚步。 香港郭氏兄弟创立的Talkbox重新定义了语音,2011年启动内地拓展计划。但至今本土团队仅数人,公司也没新融资进入,在内地已是完败。据悉,Talkbox在A轮融资曾选了盛大而非腾讯,对本地市场可见很不了解。同学网创始人朱华明去年7月在车库咖啡创业推出MM,最初跟风微信主打通讯。朱华明和另一个创始人熬夜写代码,但熬不到资本,MM也已被迫关闭,团队也已解散。死去的还有友信、速聊……。一位小米科技内部人士曾对媒体表示,这类应用研发和推广势必只属于那些技术实力和资本双双雄厚的团队,缺一不可。 ·微信也会死吗 *内斗。权力斗争在下半年浮到台面,也和公众平台脱不了干系。微信不再只是广研的微信,而是腾讯的微信,几乎所有部门都开始或搀和,或傍大款。目前,公众平台的O2O探索将由移动生活电商部主导,后者属于腾讯电商控股公司。据传,秘密研发的微信游戏平台,则将由腾讯互娱事业群主导。这也意味着,最具想象力的商业探索,广研未有主导权。O2O和电商的探索,还可理解,不至于受线下拖大微信团队规模。但如果游戏不受广研主导,在真金白银前,未来话语权无疑将受制约。在今年重组事业群之前,腾讯几乎没有分拆独立子业务的惯例。但在电商控股公司之后,微信的独立运作有多远?张小龙究竟能否从类似事业群总经理的角色跃升为独立公司CEO?还是说,微信终将扮演QQ的角色,马化腾执掌CEO,而张小龙主导技术?这些都会是明年的悬念。 *运营商。究竟是腾讯的运营商地位被认可,与电信运营商走向竞争面,还是双方握手合作,影响都将是革命性的,甚至可能关系生死。 如果说今年是微信用户爆发年,那么明年将是微信的创业年。在微信生态上,将出现一拨创业公司,并会影响行业。但微信也会死吗?估计很多人该骂脑残了。 每个产品都会有生命周期,你也很难预料到QQ突然就被革命了,而微博也突然就被微信颠覆了。这当然是大道理。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唱衰微信的声音今年下半年开始增多。我们不会也难以预测微信的周期,但腾讯以及微信的一些变化,将左右走向。 *公众平台。前面提到,公众平台创新的步子迈大了。从最初的人工认证,到如今开放注册,认证自动,虽然将用户吹大至近三亿,但用户体系变得混杂:从真实人扩大到物。用户间的互动,则从沟通交流、记录分享生活,多出来微博的味道,比如资讯转发、各种营销、商家会员卡,等等。而逃离喧嚣的微博在今年已快成潮流。互联网处女地或许只存于理想中。因而,我们不能责难微信的商业化探索。但公众平台的彻底开放缺少节奏和强有力的运营机制。私密的朋友圈成为其受害者之一。在我的朋友圈,不时会听到好友抱怨你分享的都是神马,朋友圈不纯净了。公众平台被迫调整,马化腾更是出面承诺更关注用户体验。 更多最新新闻消息报道,敬请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