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国产电视剧有量没有质 如何面对文化价值流失?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21日 15:02 

    从2003年踏入万集大关到如今的若干年间,国产电视剧产量每年都是以千集的速度在增长,现在的年产已经达到了一万四五千集。相比之下,美国的年产8000集,韩国2000集似乎相形见绌。

  如此庞大的数据、再加上数亿受众基础、广泛的播出频道以及优质的导演演员资源,中国绝对称得上是一个电视剧的大国。

    可是,如何完成从电视剧大国到电视产业大国,再到电视产业强国的三级跳,还存在一个大大的问号。当唯收视率论、电视剧宣教等旧的观念已经成为过去的时候,对于电视剧文化价值、美学批评的探讨自然而然地摆在了眼前。在不久前举行的2010中国电视剧导演(北京)论坛上,各位与会导演和专家们各抒己见,直面问题,对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直面社会现实,重构文化价值

  近年,韩剧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宣扬着民族自豪感,《绝望的主妇》、《绯闻女孩》等美剧则在世界各地传递美国中产阶级文明。当这些外国电视剧纷纷打出“文化牌”的时候,国内的许多电视剧似乎还留连于斗嘴皮、耍心机的笑料以及风流君王、儿女情长带来的收视“神话”。

  “随着市场化中商业成分的不断增加,我们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上对于文化价值、文化品质有所忽略”,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指出了当今中国电视剧文化缺失的问题,“但电视剧不管有多少属性,首先是文化,是艺术。”

  在过去那个没有电视的时代,台子上的戏曲、茶馆里的说书,反反复复影响着最普通的群众,通过穆桂英、包青天的经典故事培养着人们忠孝节义、善恶有报的朴素价值观。当电视走入千家万户,电视剧也和戏曲一样,肩负着极其重要文化的意义。很多国外大众传播学者把电视剧看成是一个特殊的“家庭成员”,是陪伴观众的家庭媒体,潜移默化地感染、教化观众的“文化陪伴”。

  去年,一部《蜗居》备受瞩目,背后的原因是这部电视剧深深触及了这个社会真正的问题,它直面老百姓的住房,家庭甚至官员的“小三儿”问题,观众感到被触痛,进而去思考。《士兵突击》之所以能够成为从老人到孩子,工人到学生各种人群茶余饭后的谈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无处不在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奋斗》、《蜗居》等剧集大火,无不得益于它们的“文化养分”——或反映了某个群体的现实焦虑,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底蕴和精髓。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梁认为,那些基本的文化传统、精神风貌、心理特征等核心价值观要有所体现,“比如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自身关系的思考;忧国忧民,舍身取义,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气概以及矢志奋斗的精神等等”,他说,“仅仅好看是不够的,还得耐看,不然对不起电视剧那么广泛的播出平台和观众那么多的观看时间。”

  加强内部协作,推动产业改革

  美国福克斯公司的热播美剧《反恐24小时》总共用了16位编剧,10位导演,一部电视剧从创作到产出仿佛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情感、事业等不同部分的表现甚至搞笑桥段的创意都有专人负责,是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

  导演都晓十分看重这种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以前我们对创作方法都想得比较简单,编剧是个人,导演是个人,播出是电视台。我们缺乏协作精神,电视剧作为一个文化产业,首先要注意的是产业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合作。”

  从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至今,中国电视剧产业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如今中国的电视频道众多,电视剧产量巨大,电视剧的样式层出不穷,中国电视剧产业已经颇具规模。把资源、市场、频道等多个方面的优势整合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各司其职发挥作用,是迈向电视剧强国的必经之路。

  而前不久,电视剧“国家队”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和导演委员会这支“行业队”的强强联手,正是产业链整合的重要动作。作为央视台属的独资公司,改制后的剧中心拥有对央视每年300-500集的优先送片权,可以给导演们提供播出平台和优秀剧目策划,“而把握住导演这个市场优势资源中的优势资源,也是剧中心面向市场的第一步。”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说。

  对于正在不断深化的电视剧产业改革,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秘书长张莉提出了许多值得尝试的措施,例如通过和银行资源的对接,解决电视剧创作的资金问题;和电影频道进行战略合作,拓宽电视剧市场;积极推动电视剧版权保护的发展等。同时从支持电视剧发展的角度强化广播电视基金管理,电视学研究,栏目剧等委员会的建设,“总之就是要从大的方面,为电视剧的创作、生产、传播打通和拓宽产业链。”

  评价直言不讳,构建批评体系

  “拍完了《长征》以后又拍了《井冈山》、《红色摇篮》,我希望后两部在《长征》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升。但是非常遗憾,我没有做到,我在孤军奋战。”著名导演金韬在论坛上这样说道。

  金韬直言希望有人可以帮助他,给他的作品带来提升,而这群人就是在电视剧美学研究上有见地的理论家、评论家。“市场经济以来,掌握电视剧产业的核心力发生了变化,而评论家这类人被边缘化,逐渐式微。”王卫平副司长说。

  如今已经和收视率至上的论调说了再见,但是在这些硬性的数字之外,却始终没有建立起一种科学的良性机制用来评判一部电视剧的好坏,进而剖析文化价值,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金韬用“题材评不得,作品骂不得,人名提不得,真话说不得”这四个“不得”,一语道破了目前电视剧批评界的尴尬。

  与专业领域的沉默相对的,是网络上的众语喧哗。新版《三国演义》刚刚上映,便引来网友一阵“拍砖”,其战火硝烟的程度绝不亚于三国之战本身;张纪中版的《西游记》还未上映便已经成为众矢之的,被批得体无完肤。在这些言论中,其中确实不乏真知灼见,可也有不少“砖”拍得有失偏颇,有跟风之嫌。如何让“拍砖”能够带来“抛砖引玉”的效果,也是眼前的一个问题。

  金韬提出了建立电视剧美学批评体系的四个方面:“其一,健全电视剧整体的文化批评,需要带有引导和指导作用的对电视剧的思潮、倾向进行整体的批评;其二,电视剧的现象批评;其三,电视剧艺术语言的批评。包括声音、音乐、动效等;其四,电视剧导演行业内的自我批评。”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