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网民的狂欢》:谁说网民是乌合之众?

来源:《信息时报》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24日 10:48 

 《网民的狂欢》是美国媒体人安德鲁·基恩写于四年前的“旧作”,即便如此,他仍然说出了新意,特别是对于那个被阿尔文·托夫勒所谓的“第三次浪潮”、唐·泰普斯科特所称的“N世代的到来”,以及曼纽尔·卡斯特所说的“网络社会的崛起”的当下有着很大现实意义。安德鲁·基恩有关互联网弊端的反省实际上引导我们思考,在网络为民众言路开辟出一个出口的同时,它把我们将引向何方,以及沿途上又可能会出现哪些异化与不安。

  你可以把安德鲁·基恩的《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反着”来读,噢,不是颠倒过来、反转过去的“反”,而是反对、反动和反叛的“反”。

  《网民的狂欢》这本书是安德鲁·基恩写于四年前的“旧作”,即便如此,但他说出了新意,特别是对于那个被阿尔文·托夫勒所谓的“第三次浪潮”、唐·泰普斯科特所称的“N世代的到来”,以及曼纽尔·卡斯特所说的“网络社会的崛起”的当下有着很大现实意义。安德鲁·基恩有关互联网弊端的反省实际上引导我们思考,在网络为民众言路开辟出一个出口的同时,它把我们将引向何方,以及沿途上又可能会出现哪些异化与不安?

  就连安德鲁·基恩都不会否认,互联网开启了一个“麦克风”的时代,“大喇叭”模式已成为过去。在网络空间里,每个人都是发言者,而且每个人都乐于“发声”,因此这就导致了听众人数上的相对减少。这个时代,不是说者太少,而是太多;不是听者太多,而是太少,对于安德鲁·基恩所推崇的专业人士、知识精英更是寥寥无几。它的结果自然就是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也可能是网络暴力背后的“群氓时代”。他得出结论说,“群体极化”正在网络上发生,而且后者对某些团体而言正是极端主义的温床。

  安德鲁·基恩关切的正是这些学者们曾探讨、论及过的问题,只不过限于知识结构不同(安德鲁·基恩是媒体从业者、专栏作家),他把更多的精力和篇幅用于现象描述上,因而少了一些学理上的分析与构建。其实,根据安德鲁·基恩所罗列的“网民狂欢”的种种不是,造成业余冒充专业、劣币驱逐良币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匿名性有时使得网民自制能力缺失。网络广泛存在的匿名制,一方面给网民带来了操作的方便和言论的自由;但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发言者的社会责任,刺激了网民在网上随心所欲地发表极端言论。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络道德底线很容易被冲破,而随意性因此增大。第二,较弱的控制性让信息的传播和选择更加便捷,甚至无序。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资讯传播、信息分配的方式,使话语权实现了空前的普及。因此,网络中发布的信息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而这些信息往往缺乏必要的过滤、管控与引导,很自然地造成混乱不堪的局面。第三,开放性有利于网络群体的形成,而群体行动就有不少负面效应,除了前面提到的“众声喧哗”、“乌合之众”、“群体极化”外,还有诺埃勒·诺依曼研究得出的“沉默的螺旋”,它说的是大多数情况下,人并不会把他们的观点建立在客观事实和自我判断的基础上,而更愿意把自己的态度,转换成对别人想法的反应,以防止被孤立。

  不过需要澄清的是,即便我们认可安德鲁·基恩的主张,也并不意味着群体的智慧一定是错的,个别精英的观点一定是对的。我们需要持这样辩证、理性的论断,既不要忽视群体的喧嚣和骚动,也不要迷信精英的意见和观点。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