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他们 从广告圈华丽升级挺进电影圈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 2014年2月22日 14:11 

  有一句很残忍的话——“长江后浪推前浪”,殊不知下一句更加残忍——“前浪死在沙滩上”。浪打浪是亘古不变的定律。随着中国娱乐环境形态的改变,不适合市场受众消费的产品容易被大浪淘沙,倘若不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最终下场可能就是“死在沙滩上”。

华谊兄弟

  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了解更多广告新闻精彩内容。

  他们,十分明智地抓准消费者的需求,找对路子,挺进一个更宽广的市场。他们,都从广告圈走来,目前正在电影圈昂首阔步。正如那句话所说的:当下电影行业的生存法则,找一条熟悉且适合自己的路,走,别掉队。不论是扬名四海的华谊还是后起之秀的星际,他们都从广告圈华丽升级挺进电影圈。

  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旗下有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华谊兄弟影业投资公司、华谊兄弟文化经纪公司、华谊兄弟音乐公司、环球热力兄弟影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影华谊电影发行公司、华谊兄弟电影国际发行公司。其中,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影视部。

  1994年,华谊兄弟广告公司成立。专门拉各大银行的生意。仅仅几年光景,华谊广告公司就成了“全国十大广告公司之一”。用王中军的话讲:“那时在中国做生意其实很简单,‘拿来主义’再结合一点国情和自身特点就行。只要你敢做,就会成功。”

  1998年,王氏兄弟的第一部电影选择了著名演员姜文,剧本叫《鬼子来了》。结果片子还没上映就因为内容过于敏感被禁播,投进去的钱全打了水漂。

  2000年的一次聚会,王中军、王中磊认识了冯小刚,双方合作的第一部电影叫做《没完没了》,描述葛优扮演的一位司机要账的故事,幽默轻松的剧情带来了票房大卖,这也是华谊电影公司那个阶段唯一一部赚钱的电影。

  2009年,华谊兄弟内部开会探讨一部叫做《集结号》的剧本能不能投拍,超过90%的人都举手反对,冯小刚举得最高。因为这个本子是公司从未“染指”的战争题材,制作费用高得惊人,在海外几乎卖不出版权。表示支持的只有王中磊和王中军。6500万预算投拍的《集结号》,只有票房达到1.5亿才能收回成本。结果票房超过2.7亿,一举捧红了张涵予。之后的《风声》投资4000万,票房2.3亿;《非诚勿扰》系列更是收获近8亿票房。

  在201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华谊分到了17亿的“蛋糕”,剩下的30多亿的份额,其他公司平分。

  上市超4年时间,从电影业务一家独大,到如今全产业链百花齐放,从上市之初税后净利润只有六千多万,到2011年两个亿的利润,华谊兄弟在王中军、王中磊兄弟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在可见的未来,这个老大哥的地位依旧稳如泰山,不可撼动。

  小马奔腾

  小马奔腾,业内具有很高信誉的影视文化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的北京雷明顿广告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开始,小马奔腾对公司进行集团化架构调整并对资源进行整合,最终成立了北京小马奔腾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投资制作影视、演艺经纪、广告、杂志等多领域运营的娱乐传媒集团。

  同年,导演宁浩第一次在三亚机场见到小马奔腾集团董事长李明,第一次听说这家公司的名字,他问他:“小马奔腾?是个快递公司吧?”直到走进酒店,宁浩还以为他是司机。得知李明邀请自己加盟,“你们做过电影吗?”“没有。”“跟中影熟吗?”“不认识。”有些尴尬的开场。

  时光往前倒退3年,小马奔腾就是那样一家籍籍无名的公司,虽然在广告和电视剧领域算得上资深,但并不太为人所知,刚刚决定走进电影圈,从一个学生做起。

  那一年,王中磊和王中军已经带着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挣得了15%的国内票房市场,人们都在忙着分享它在资本市场上的荣光,想象那家市盈率142倍的公司可能为自己带来的资本回报。

  没有人留意小马奔腾究竟在忙活什么。

  其实,李明决定将小马奔腾引入电影行业之前,他已经了近20年的广告,北京广播学院摄影系毕业之后,以广告片摄影师的身份进入职场,随后于1994年成立新雷明顿广告有限公司,成为小马奔腾最初的起点。雷明顿以代理中央电视台栏目广告为主营业务,《新闻30分》,央视二套《经济与法》,以及央视电影频道大部分时段广告都陆续成为公司稳定的项目来源。

  花无百日红。1998年前后,广告业利润日渐稀薄,广告行业也经历了一场人才的外迁和离散,这是一个足够充分的借口,进入影视制作也自然的发生。

  电影市场在2003年之后一直像少年一般疯长,2008年达到43亿元的电影票房初具规模,李明也等到了小马奔腾的时机,在注册成立专事电影业务的小马奔腾影业有限公司之后,也对公司进行集团化整合,最初的雷明顿最终转身成为北京小马奔腾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在李明的构想中,小马奔腾未来将逐渐演变为“哑铃结构”,随着院线现金流的稳定和扩容,用两端广告代理和院线稳定的现金流保证50%的营收,以平衡中间影视部分难以完全规避的风险和波动。新媒体等产业链上,微电影以影片换广告等盈利点依旧尚在探索,对于现在的小马奔腾,广告、电视剧、电影依旧是最主要的三大业务,在去年的7.8亿营收中,广告部分贡献了1/3,影视剧制作占60%左右,但对于电影自然更加关注,最终也将实现1/3的营收。

  只是在2014年伊始,李明便因心肌梗塞去世,他无法亲眼看到小马奔赴到更高更远的前程,但是他种下的那一棵树苗,经过悉心灌溉,假以时日必定能如愿长成参天大树。

  星际影业

  被业内人士称作“最懂电影营运的梦工厂”。经过多年的电影营运和投资,星际影业已经成为参与超过6亿总投资的多部成功电影作品的出品方,同时凭独特的电影营运理念和具有20年历史的传播集团的支持,成为南中国区乃至华语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电影公司。

  星际影业的名字大概还让人有点陌生,但是大家熟知的《杜拉拉升职记》、《唐吉可德》、《李小龙我的兄弟》都跟其有着紧密的联系。

  特别是在2014年春节,一部《西游记之大闹天宫3D》,上映19天连续刷新了19项纪录,以超过10亿元的成绩,稳坐贺岁档票房头把交椅——你可知道,星际影业也是这部巨作的其中一名投资方出品方。

  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会推出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佳作。这些年累积下来,星际影业董事长张全欣交出的成绩表格外亮眼。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张全欣在接受访问时曾经这么说过,在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下,想做文化事业只能这样,而这一点,他早在1993年已经想到。

  要实现理想,首先必须有钱、有人缘和号召力,最后是有想象力。上世纪90年代初,正值中国广告业的黄金时代,而广州又是全国的广告中心。早在1990年,张全欣很有预见地加入了一家港资广告公司免费兼职。白天上电视台班,晚上学习广告制作,三年下来参与了不少大型制作,也和老板成了好朋友,手中也掌握了不少客户。1993年,他放弃所有纯粹的文艺创作,全身投入企业经营,花2000元成本开了第一个公司:星际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他坦言当时经验浅,公司撑得住是因为在业内有了点小名气,又把原来在港资广告公司的业务带了过来,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都有客户主动找他拍广告片和做商业晚会。

  1997年,他挣到人生第一个一千万。此后,便再没有拍过价格低于40万的广告片。“全国的广告业当时都在冒升,大家都能找到饭吃。”但随着业内对手的增加,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开始接触到国际客户的张全欣不得不开始新一轮的充电。

  2001年,星际艺术传播公司做的项目越发纷繁芜杂,张全欣决心着手全面调整公司架构,按照业务类型把一家公司分为五家,如广告公司、拍广告片的影画堂等,总部改设在香港。

  星际影业就在当时酝酿发芽。

  2005年,张全欣决定回归,成为一个复杂却又纯粹的艺术家。他看到许多艺术家都想做点事,但他们缺少两样东西:一个是钱,一个是宽广的策划组织的平台。大部分人都是艺术个体户,所以他用了八年的时间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庞大的系统,“这样你才有足够的底气去做文化。”

  很显然,如今张全欣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底气——每一部参与的电影都大获成功,可谓箭无虚发。他理性地打理着一个庞大的集团,同时也是一位感性的导演。

  为了很好地兼顾两个方面,张全欣把目光瞄准了新媒体电影。

  张全欣牵头,与时装杂志、南都娱乐周刊共同成立了星龙电影联盟,准备筹拍多部新媒体电影。“因为我们想尝试通过新媒体发布的影片是否能为大电影输送题材和人气,让新媒体电影成为孕育云量粉丝的大电影的前奏……我们看到了这两者之间的好的互动联系,比如新媒体电影可以以小的代价让导演及团队磨合,可以让题材甚至是作品的名字通过新媒体吸引大量观众,为从其中产生大电影提供很多的可能。”但张全欣也对记者表示:“新媒体在改变人们娱乐和获取信息的习惯,我也相信未来大电影必将更加绑定新媒体的传播力量,衍生演变出两者相互适存的方式。对于我们这些当下的电影人而言,新媒体电影只是辅助的一种手段,我们只要拍好电影,不需要附庸新媒体的碎片式以及浮躁。”

  在2014年,张全欣将继续在“董事长”与“导演”身份之间不断交。而星际影业在打出《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这张靓牌之后,会继续乘胜追击,推出迎合各类观众的电影作品。拭目以待。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