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磐石之心:WhatsApp在中国一文不值

来源:艾瑞网  发布日期: 2014年2月22日 11:50 

  Facebook斥资190亿美元收购了WhatsApp,全球震惊。国内更是所有媒体集体吹捧WhatsApp神话,什么50多个人搞了4.5亿用户,什么极客精神,不向赚钱低头......

  然而,我对此的看法是WhatsApp在中国一文不值!当然我这里不是放空炮,自然有我判断的理由:

  理由一:WhatsApp为何在美国本土占有率只有9%

  这么牛逼的美国本土应用,其市占率在美国本土只有9%,请问原因何在?而其主要份额集中在南美和欧洲国家,亚洲占有率也非常低。这说明,并不是所有国家的用户都爱好节约发短信费用,美国实行包月制,包月后所有电话、短信、上网费用全都免,为何还需要通过WhatsApp省钱?你第二年还要花0.99美元去买它的使用权。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产品是有国别的,决定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和习惯,当然地区政治的影响也非常大。这也是Facebook等产品无法进入亚洲、阿拉伯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理由二:WhatsApp是典型的工具产品

  WhatsApp是典型的工具产品,其主要功能是把手机联系人变为网络联系人,帮用户免费发信息。而这根本算不上社交软件,更不是约炮工具。有人说,社交才可能连接世界,约炮是最基本的原始驱动,WhatsApp不食人间烟火?

  理由三:如不改变恐重蹈MSN覆辙

  MSN曾经一度占据全球60%市场份额,可惜2012年微软选择关闭MSN服务。MSN的成功与WhatsApp极为类似,先入为主的抢占了IM市场,加之英语为通用语种,以及美国的全球话语权,微软的内置捆绑,加之中国部分企业负责人对QQ是小孩游戏的错误认知,导致MSN曾一度称霸全球。

  MSN也同样设置简单,典型的工具属性,就是帮助用户收发信息。但是由于产品设计差,服务器不稳定,未从工具向平台转型,入不敷出,最后微软收购了Skype,放弃了MSN。WhatsApp的崛起时间点、语言优势等与MSN如出一辙,而定位同MSN也如出一辙,不进行平台化的后果可能也会与MSN如出一辙。

  理由四:社交应用构建的是生态圈

  社交软件之争的本质是生态圈之争。虽然WhatsApp的体验很出色,消息达到率很好,但是缺少生态圈建设,甚至拒绝建设生态圈,这种被称为“极客精神”的思维,只能让其发展极为局限。

  企业不是上帝,以赚钱为使命,Google、苹果的发展初期也是极客精神,但始于极客精神却靠生态圈建设、平台化得以发展成全球巨擎。WhatsApp创始人一味的强调极客精神,请问你是上帝么?只是收点年费,你想发展壮大?还想干掉Facebook?甚至有人评论,Facebook害怕被其干掉,所以买了它,实在是可笑之极。没有持续商业变现能力的结果自然是自寻灭亡。

  理由五:中国类似WhatsApp的产品多数已经挂掉

  在中国市场上,难道没出现过类似WhatsApp的极简产品么?米聊、来往、易信以及腾讯的Q信都是类似产品,但是最终都将死或者死了。反而陌陌这样的产品却还活着,能够在微信的夹缝中生存。

  假如微信也只有五个功能,只负责收发网络短信,微信还能在中国鹤立鸡群么?你还会用微信么?微信的目的很明确是连接世界,微信要成为一个平台,要将你的互联网生活转移到手机上来,这不仅为商业变现提供了足够可能,也让其更具粘性,这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智慧,极客是看不懂的。所以你还是买点腾讯股票作人民币贬值的对冲吧,这比崇拜WhatsApp要靠谱许多。

  理由六:互联网产品生于文化死于文化

  IT等产品似乎没有国界,苹果非常出色,全球通吃。然而互联网产品是有国界的,我也一直认为互联网卖的就是文化,并无其他。美国文化在很多国家盛行,也让美国的许多互联网公司可以生存,但在中国却举步维艰,雅虎、Google、亚马逊......死去的外国互联网公司还少么?你别提政治,不懂政治也是一种文化弱智的表现。

  在中国市场,已经没有WhatsApp的生存空间,微信已经捷足先登,IM天然的马太效应让其会持续壮大,生态圈的构建更是强筋壮骨,变现能力的增加会让资本继续加大筹码,天时地利人和都没留给WhatsApp,加入了Facebook更意味着在政治上被中国判死刑。

  所以我从来不崇拜美国互联网公司,他们拥有如此强大的语言优势、政治优势却仍然敲不开亚洲等国家的大门,在商业上也表现得如同儿童,这就是文化不同导致的。文化是什么?其实就是互联网公司的基因,这一点谁也无法改变。更多观点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