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胡泳:马航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表现与思考

来源:百度百家  发布日期: 2014年5月6日 12:05 

  3月8日,载有154名中国公民的马航MH370失联,媒体对其关注报道几乎贯穿整个3月份且持续至今,尤其是网络媒体第一时间跟进,积极主动挖掘信息,展开实时播报,并对碎片化信息进行专业、深度的整合,在此次事件的舆论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影响。除却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网络媒体的动作也体现出其与传统媒体的隐形较量。本文将对3月8日至3月28日这三周内,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对此事件的信息挖掘、内容生产与传播报道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思考信息传播与传媒行业显现的趋势。

  一、马航事件中网络媒体表现总结与点评

  3月8日上午7点24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对外发布第一份媒体通稿,宣布马航失联,由此拉开了媒体将近一个月持续关注报道的大幕。从信息论的角度,信息可用以消除和减少不确定性。然而,此次马航事件事实极度稀缺,官方信息源反复无常。从3月8号MH370失联,到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失联MH370坠毁无人幸存,事件至今仍未简单地尘埃落定,如此长的战线,考验着媒体自身的实力与“智力”。以下对网络媒体在此次事件中的舆论影响进行简要的总结与点评。

  (一)网络媒体表现可圈点之处

  1.迅速反应、滚动报道、全面整合、创新展示

  3月8日上午马航发布新闻稿后,8点20分,法新社发布消息,称马航一架载有239人的飞机失联。9分钟后,新浪新闻中心微博账号 @微天下 转发法新社新闻,微信默认订阅号“腾讯新闻”也迅速推送失联新闻??。失联新闻旋即在微博、微信两大新闻入口传播开来。

  失联客机乘客大部分为中国公民,搜狐、网易、腾讯预见到事态的严重性和新闻的重要性,立刻将马航失联推向首页头条代替两会专题,新浪网随后亦跟进。除此之外,多家网络媒体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前往一线,并开始紧密策划,推出报道专题。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的印发、播发周期则限制了其时效性。

  相对静态、滞后、有限的新闻难以满足公众的信息饥渴,新闻网站的滚动报道很好地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需求。比如新浪制作的马航失联专题设置专门的滚动播报板块,实时报道事态进展;网易新闻客户端也搭建直播专题,抓取汇总各方消息。

  资讯容量优势使得网络媒体能突破版面、档期时间的限制进行全面整合报道。如搜狐的马航专题除了报道搜救、调查进展,家属近况及诉求,各国官方表态等基本信息外,还及时添加有价值的背景资料、相关资讯以及专家点评。

  在信息内容的展现上,网络媒体融合其他类型媒体的所有表现形式,集文字、图片、视频等于一体,并运用技术进行动态展示,比如新浪推出独家事件发展时间轴,腾讯推出独家动画模拟飞机路线图。

  2.独家、深度、专业信息内容的挖掘与制作

  采编权的不足是网络媒体内容生产的一道坎,另外信息源的复杂多元也使得网络媒体信息呈现碎片化与鱼龙混杂的特点。但此次事件中网络媒体在努力突破自己的短板。

  首先,网络媒体大胆整合前后方采编资讯,力争第一、独家。以腾讯微博的两个新闻账号 @微讯 和 @微直播 为例:当天微博上的腾讯新闻国际官号 @微讯(号称“24小时持续追踪报道全球关注的每一个新闻大事件”)发出马航对客机的位置完全没有头绪的时间为9:43,而 @微讯 的内容提供给腾讯新闻推送和新闻客户端直播页的时间还要更早。腾讯微博前方记者在失联当天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共发出现场消息(微博+微视)超过40条,其中微视11条。前方直播总转发达14万,阅读过千万。

  @微直播 账号本身就是在大事件发生时启用的,通过前方原创直播、后方甄选信息直播、编译外电等方式,第一时间对事件过程进行全程报道,形成对该事件最有价值的直播信息流。马航事件发生时,该账号通过前方记者直播、电视发布会直播、重大节点信息转播、翻译Twitter文稿等方式,对马航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总转播量在20万次以上。

  腾讯微博还发挥自身拥有社交平台的优势,连续一周通过线上线下与失联家属接触等方法寻找这些乘客的腾讯微博,找到当事人微博10个,如石贤文、买买提江(维吾尔族),找到当事人亲戚、朋友67人,多半都是微博活跃用户。

  事件发生后,网易新闻客户端也在第一时间派出前方人员前往机场,梳理直播快讯。从机场到酒店,前方记者一直陪伴家属跟进事件。除了资讯流直播外,当天晚上,前方记者还第一时间发来独家记录:《最长一夜:MH370失联首夜全纪录》。随后,网易新闻客户端派往马来西亚的记者发起系列专访,后方编辑和前方记者及时沟通,增加必要选题。

  其次,网络媒体对碎片化的最新节点进行二次加工,综合梳理,及时呈现。比如新浪推出独家策划、解读,包括《图解“最危险的时刻”》、《未知的悲伤:客机失联之后》、《图片策划:未完的等待》、《解读:冒名登机有3种可能》、《持假护照两人飞机票相连》,此外新浪航空还推出七篇专稿;腾讯多栏目联动,“科技不怕问”、“今日话题”、“讲武堂”等连续推出相关解读,还对奥巴马的航空安全专家进行采访,传达专业人士的看法。

  单独的信息碎片价值并不大,网络媒体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聚合价值,专题、图集、视频页辑一齐上,用不同的载体阐述新闻,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实时直播新闻。

  3.自我纠偏与自我反思能力

  马航事件信息传播的一个特点在于,谣言、阴谋论往往都只是昙花一现,难以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这体现出网络媒体强大的自我净化能力。此外,这种纠偏机制不只是净化了网络,还对一些急于抢时间而疏于核实的传统媒体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比如网易独家汇总失联事件不实报道,其他网络媒体也对失联事件发生以来的各种谣言和阴谋论进行盘点与一一解析。

  马航事件引发讨论与反思的不仅限于航空安全、国家实力、政权机制等话题,媒体本身也在接受着来自各方的点评,这些都推动媒体必须时刻进行自省,调整报道逻辑与报道方式。比如腾讯“大家”栏目推出闾丘露薇对记者到底应不应该对家属进行采访的看法,腾讯“反思媒体”栏目从新闻传播的专业角度分析马航事件中的媒体表现,这无论是对此次事件还是今后的媒体新闻报道都是有益的。

  (二)网络媒体表现的不足

  让家属情绪失控的“围攻轰炸”式采访在马航事件之初遭到舆论谴责,然而,笔者认为,此次事件中采访到底是对家属的打扰还是对诉求的传达?记者到底应不应该到场还是仅仅采访方式上欠妥?是个别媒体的行为还是整个传媒行业都存在的现象?诸多问题决定了不能脱离事件本身,仅仅从道德层面进行批评或说教。因此,笔者下面只从网络媒体的信息核实的责任意识以及群体极化的非理性两方面进行小结。

  1.缺乏信息核实的责任意识,加速了谣言与阴谋论的传播

  信息源本身不断释放出相互矛盾的信息,又只有极少数人真正在事实层面挖掘或求证“新的”有效信息。除了几家重要的门户网站外,大多数媒体“搭便车”或是“围观”。然而,即使是“搭便车”,事先也需要对信息进行核实。

  信息发布的速度与准确度上如何平衡?如果说传统媒体还能以印发、播发周期限制来腾挪出时间进行把关,那么网络媒体的24小时无间隙传播的特点使这一平衡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如果说在航班号、机型、起飞时间、预计降落时间、乘客人数等基本信息上尚能有权威而统一的声音,那么在“飞机现在在哪儿?”、“乘客有生还机会吗?”、“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失联?”等问题上则出现信息源的混乱。谣言一波又平一波又起,阴谋论也大行其道,比如起初造谣飞机已平安降落,之后根据澳大利亚女子的举报又引发对机长、副机长的“阴谋论”式的猜测,再又是马航事件牵扯到各国军事利益,“美国在下一局大棋”等等,网上的各种段子、漫画也使得事件呈现娱乐化的趋势。

  然而,只要稍微提高一下英文水平、稍加网络搜索或是电话核实、稍微动一下头脑就可以发现其实很多信息本身存疑。虽然之后有新的信息不断与之印照进而辟谣,但是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也呈逐渐下降之势。不过,这些不足或许促进媒体今后在转载信息的时候附上引用信息的链接,而不是直接“据XX电”或是不标明来源而直接“占为己有”。

  2.信息上的跟风心理,容易出现群体极化的非理性声音

  跟风是网络媒体的另一大缺陷。马航失联事发,前几天几乎是满屏的煽情、祈祷与蜡烛。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被视作煽情代表而遭到网友的批评与嘲笑之后,这种毫不费力不深入思考的无效信息发布才有所收敛。

  随着事件的发展,马航MH370飞机失踪不明不白,马来西亚政府在MH370事件上存在的种种不足,引发了又一轮愤怒与抵制行为。3月26日早晨,著名主持人孟非发微博称:“我没有去过马来西亚,以后也不打算去了,如果您也是,请转发一下,我想看看有多少人?谢谢!”4小时转发量已近15万,而截止3月29日,转发量则达到近33万。福建电台一名主持人对此持不同意见,“煽动民粹有意思吗?愚昧者总信阴谋论,信阴谋论者总易怒……大马旅游该降价了吧?我想去一趟。”由此竟引发了一场上百万人参与的网络论战。

  另外,还有一些网友将不满之情迁怒于马来西亚人,梁静茹、品冠、茜拉等马来西亚歌手发微博对马航事件表示哀悼,却引来不少骂声。正如媒体人潘采夫在微博中所质问的,网络中“更多是愤怒指责、怒骂、无端攻击、封杀制裁。多问问自己,你真的为生命感到难过吗?有多少人是在人云亦云?”网络媒体中表达义愤往往变成了表演义愤,理性的声音渐被淹没,这对于整个舆论走向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马航事件留给传媒行业的思考

  (一)网络媒体在努力增强独立自主性

  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与发布方式面临巨大挑战

  众所周知,目前,除了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队”,大多数网络新闻媒体还没有独立的新闻采编权。虽然新浪总编辑陈彤2007年曾放言“我们不在乎这个,也没有这个必要……采编权对我们不是问题。”但一直以来,网络新闻媒体采编权的缺失首先使得传统媒体占据了传播信息的渠道红利,以独家、专业、深度优势自傲“内容为王”,网络媒体则沦为“新闻搬运工”,更多只能做简单的转载、汇总或在产品技术与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另外,这种区别对待也使得官方、企业、团体组织习惯与传统媒体打交道,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对网络媒体人才资源的浪费。

  然而,随着公众的新闻信息消费量急剧增加,单纯靠传统媒体相对有限、静态、滞后的信息呈现已远远不能满足公众需求,尤其是突发事件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时,如果不能及时传递动态信息,舆论场很可能被各方的揣测与杜撰填充。有需求就有市场,网络媒体如果一直甘于只做转发、简单汇总的“媒介”,只会被同行中的事实挖掘者与内容生产方淘汰。

  如果说在以前,网络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压力与挑战,但是离开了传统媒体自己也不好活,那么现在网络媒体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依赖性,让自己独立自主地活。此次马航事件中腾讯、新浪、网易、凤凰等网媒就使尽浑身解数努力证明自己的实力,如凤凰网旗下的视频门户凤凰视频在获知马航失联消息的第一时间即启动应急预案,安排记者赶往首都机场及丽都饭店进行直播报道;腾讯则派记者前往马来西亚哥打巴鲁从马军方人士获取MH370航行线路信息;搜狐在3月8号当天除对事件进行基本报道外,还迅速挖掘乘客信息,推出独家信息《马航上的中国乘客》。此外各大网站除了“刚性需求”信息外,还调动航空、军事、传播等领域专家对事件进行专业深入解读。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作为当下最主要的两大信息入口,其在新闻线索提供与热点信息搜索方面的价值早先就为诸多媒体认可,此次马航事件中,社交媒体尤其是新浪微博在议程设置上的作用更加突显,一线记者通过媒体官微或是个人微博及时传递前方信息,并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媒体官微转发。

  无论是新闻网站还是社交媒体,都对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与发布方式形成极大的挑战。“传统媒体=权威、独家、专业、深度,网络媒体=新闻搬运工、小道消息发布平台”的观念或许正在转变过程中。

  (二)公众将对真伪信息并存的网络媒体认识更为理性

  媒介接触习惯更偏离传统媒体

  “一场灾难发生后5分钟内Twitter做出的贡献最大,12小时后就开始帮倒忙。”2013年美国波士顿爆炸案发生之后,社交媒体确实发押了关键作用,比如寻人平台和信息的公开互通等,然而另一方面,其中掺杂的大量的无效和错误信息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干扰,如很多“业余侦探们”模仿官方的严肃调查并作出不负责任的结论,使得官方的调查变得更为复杂。谣言的迅速传播并没有让事实更清晰,反而让人们更加迷惑不清。

  马航事件也印证了这一点,甚至还不需要12小时,关于失联客机的各种谣言就开始出现,如8号中午即有多家加V媒体发布“CNN已经确认,马航MH370 在胡志明市100公里 处海域坠毁”的消息,且为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网站大量转发。此后,各种乌龙事件依然不断出现,网络媒体被指责为谣言、阴谋论的滋生地。

  然而,应当看到的是,尽管传统媒体一直在呼吁着“不造谣、不传谣”,但由于此次事件的复杂性、信息源缺乏稳定统一性,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等主流传统媒体也边呼喊边中招。如新华社曾发布信息称,据越南媒体报道,搜救人员发现失联客机信号。人民日报亦曾发布消息“越南海军第五军区政治处主任窦凯还大校称,飞机坠落在坚将省土珠岛153海里处,是越南马来领海交界处。越南救援队已出发。”虚假信息并非只是网络媒体的“特产”,信息技术与社交媒体平台本身并不制造谣言,但它们成为了谣言的放大器——使其迅速扩散。

  对此,社会也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正如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教授刘海明所言,“指望在真相缺席的情况下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没有谣言和传言,只能是一种善良的愿望罢了。纵观网络上有关失联航班的信息,除去有限的权威信息,以传言居多。对于这些传言,批评的声音不少,而在我看来,这是舆论的常态写照。”

  另外,值得欣慰的是,社交媒体本身也反映出强大的自净与反思能力。马航事件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很多看似权威的媒体或个人发布消息后,随即与另一些同样权威的媒体或个人所发布的消息相互印证,谣言不攻自破,生存的时间和传播的链条都越来越短。

  而一次次谣言与真相的洗礼也有助于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公众或许会对媒体的作用有着更为客观理性的认识,对传播信息辨识能力也有所增强。

  3.互联网新闻业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势头塑造并培养公众对其形成依赖,而公众对舆论生态的理性认识以及媒介接触习惯的改变,又进一步推动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舆论将继续改变中国传统的媒体传播及信息分享格局,互联网新闻业或许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调查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另外,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81亿,网民中微博使用率为45.5%。虽然较上一年无论用户规模还是使用率上都出现大幅下降(用户规模减少2783万人,使用率降低9.2个百分点),但是用户基数依然庞大,而且昆明事件、马航事件等使已渐式微的微博再次受到关注与探讨。马航事件中国政府工作组在事件发生后第三天开通新浪官微,或可反映官方对微博这一平台的重视。另外,据新浪微博指数,事件发生前一天,“马航”关键词在新浪微博的讨论量仅为66条,而3月8日这一数字激增到170万条,话题热度急剧升温反映了网友通过这一平台表达对马航失联的热切关注。

  微信用户规模腾讯虽未发布权威数据,但毫无疑问仍是“拇指一族”的宠儿,即使并未达到业界声称的6亿用户量,庞大的用户基数依然使其与微博一起,占据用户获取信息的两大主要渠道。

  在3G网络进一步普及、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发展风头正健。CNNIC发布的报告中,2013年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媒体平台的变革。不过,这也意味着,未来新闻入口的争夺将更为激烈。

  PC端比起传统媒体来,有很多优点:

  -能方便快捷地看到时间轴

  -能看图看视频

  -能动态跟进事件

  但同时,PC端比起手机客户端来,又有很多缺点:

  -不能随时随地看新闻

  -不能随时跟进事件动态

  -刷新直播不方便

  -重要节点不能推送

  总的来看,目前网络媒体在互联网技术、产品、资源等方面都较传统媒体有着更大的优势,如果采编权这一体制的束缚得到开放,媒体之间的较量或将上升到更为市场、公平化的层面。

  三、结语

  “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远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无论什么媒体,能够挖掘到有价值的、深度而专业的信息,能够适应或塑造公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并使其形成媒介依赖,就将成为未来中国信息传播的主力。马航事件尚未尘埃落定,但由此事件,国内媒体除对国内外媒体实力、新闻伦理与新闻专业主义、谣言与阴谋论等进行反思之外,也应看到中国媒体格局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的希望所在,并进一步思考应如何从体制、市场、行业组织等多方向入手,真正提升中国传媒整体实力。更多观点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