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近日迎来了创办20年、制作播出近800期的庆典,而该节目在此时获得了第二十三届星光奖“优秀栏目成就奖”,正是锦上添花。 20年来《梨园春》在坚持本土原创的同时,向更多样化的时代特征靠近,在坚持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努力推进传统内容的创造性转化,给中国电视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994年《梨园春》初创时,仅仅是把舞台上的戏曲照搬到电视上,观众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关注。1999年栏目彻底改头换面,确立了百姓戏迷擂台赛的核心形式,实现电视媒体与百姓生活的对接,从封闭到开放,从被动到互动,从舞台到民间,从录播到直播,一下火爆荧屏。它以融合了电视媒体、戏曲本体、观众参与的创新样态,有效应对了之前对戏曲节目在电视上到底姓“戏”还是姓“电”的质疑。从百姓业余选手打擂到专业选手打擂,从老年朋友打擂到少年儿童打擂,《梨园春》的节目理念一直没有变。为了满足观众不同需求,《梨园春》陆续开设了《好戏天天看》《擂台紧急风》等子栏目,还推出了《“梨园春”戏迷故事》电视短剧。2005年《梨园春》启动“擂响中国”全国戏迷擂台赛,河南地方戏剧种之外的各省地方戏剧种选手都能参加。紧接着,又与山东、天津、辽宁、河北、安徽五省市的电视戏曲栏目联办该活动,促进了全国电视戏曲栏目的沟通交流,提升了戏曲文化的影响力。2006年,与中国剧协联合推出了“《梨园春》专业戏曲演员擂台展演活动”,为优秀青年戏曲演员的成长进步提供机会。目前《梨园春》正在进行“名师高徒”擂台赛,以经典传承的门派戏曲为主,加进了名人名家名演员元素,新颖别致。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观众需求出发,以创新的电视理念设计节目,成为《梨园春》成功的法宝。但不管怎么变,《梨园春》坚持“戏曲擂台”不变,这也是《梨园春》的节目之魂。 《梨园春》问世10年后,河南台又有两个文化栏目与观众见面,一是展示武术文化的《武林风》,一是弘扬文物收藏文化的《华豫之门》。又一个10年后,《汉字英雄》和《成语英雄》把汉字文化推到了世人面前,好评如潮,势头强劲。单独看这些栏目似乎都是孤立的,但仔细揣摩,它们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正是这一个个文化栏目合力形成了河南电视台鲜明的文化性格,那就是始终坚持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的高度决定栏目的高度。所谓文化自信,是要在竞争十分严酷的电视节目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和语法,既广纳百川,又不失本土文化风格。否则,在大浪淘沙的竞争中难逃失败的命运。今天电视栏目、节目的同质化,与其说是节目形态问题,不如说反映了当下电视栏目、节目的生态危机。这种生态危机表现在单独的繁荣、无序的竞争、资源的浪费、价值观的迷失。 本土化原创品牌不仅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也是地方文化形象的代表,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空间。电视语言风格既要和自己的文化底蕴相匹配、和现代时尚的电视文艺思维相对称,更要和时代精神、社会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生长出自己的竞争力。坚持用现代眼光和现代电视思维传播传统文化,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来参与世道人心的滋养、构建,并进一步转化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从这个较高的要求上来讲,《梨园春》的这次获奖,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梨园春》栏目组方面表示,也将继续为观众打造精彩的戏曲节目,满足戏曲爱好者的收视需要。更多电视广告新闻请继续关注广告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