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全媒体时代,舆论场的“去中心化”正成为主流媒体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当前的舆论环境,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众声喧哗”来形容。所谓“众声”,指的是舆论场中的“声源”较之过去有了成倍的增长;所谓“喧哗”,指的是这些声音多元多样,丰富庞杂。在众声喧哗中如何主调、领唱,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积极探索。 在一个成熟、健康的舆论场中,主流媒体是权威信息和观点的主要提供者,在影响受众、引导舆论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构成了舆论场中的“中心”角色。主流媒体的天职,就在于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力,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长期以来,主流媒体一直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导和促进全社会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价值取向和正面力量。在传播环境和舆论生态已发生显著变化的当下,它的主流定位没有变,也不可能变。用人民日报前社长张研农的话来说,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就是得做“纷乱信息的过滤器,偏激情绪的缓释剂,国民心态的压舱石”。这是主流媒体应尽的责任和担当。 主流媒体之所以“主流”,首先就在于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在于它面对主流人群、传播主流价值、发挥主导作用,始终是正能量的传播者、真善美的弘扬者、权威声音的发出者。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主流媒体以权威判断“一锤定音”;在突发事件刚刚发生、情况未明之际,主流媒体以权威声音“释疑解惑”;在人心纷乱、谣言四起的敏感时候,主流媒体以及时发声“拨云见日”。 正因如此,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主流媒体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敢于善于发声,敢于善于亮剑,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真正做到原则是非不含糊、重大事件不缺位、重要时刻不失声。这也可以说是主流媒体“质”的规定性。对此,我们必须牢牢强化责任,自觉强化担当。 当然,主流媒体也有其“量”的规定性,这就是它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传播工具在变,传播对象也在变,主流媒体在传播手段、形式上也必须跟上大势、适应环境、主动谋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读者、观众和网民,扩大影响面,从而增强舆论引导力。“质”的规定性不具备,说主流媒体就不够格。“量”的规定性缺乏,主流媒体就不称职。 对互联网,我们应该采取勇敢面对、热情拥抱的态度,大力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媒介融合,在传播理念、技术和手段上不断革故自新,让主流声音通过主流方式和渠道,有效抵达并影响主流人群。更多相关资讯,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广告买卖网的广告传媒频道。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