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网络版权保护一时成了风口浪尖上的话题,近日一篇名为《少年不可欺》的文章在新闻榜上不断刷屏,就连19岁的少年都知道手握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版权权益了,事件针对的主角优酷、陌陌也纷纷发声明称正在作出处理,到底这笔广告“剽窃”案,谁将为此最后买单。 对于结局,我们尚不能肯定;对于事件的解说也是众说纷纭,笔者在此也仅从事件中所出现的几个关键信息点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少年”可不可欺,谁说了算? 去年底,国家版权局认定快播公司构成盗版事实,开出25万元罚单,并责令“快播”停止侵权行为。4个月后,快播发公告称将关闭qvod服务器,宣告“快播”时代走入历史,也告诫着同行们,盗版这条路已走到了头。 无独有偶,不久前射手网、人人影视也纷纷关站,尽管有网友传出人人影视服务器已移至国外,未来或还将可能开放,但始终绕不开的版权问题终究还是会影响其未来发展。 近年来,国家版权局一直坚持不懈地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不久前的中国版权论坛上,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还表示中央对网络的更高的要求。以上几个案例针对的是视频版权,侵权方均为企业,被侵权者均为广大用户,在影响规模上更易被重视,并作为行动典型。 但在文学版权上,被侵权者多为普通网民,维权成本高、平台大用户小严重阻碍着很多创作者的维权之路,以致于此类网络侵权在行业中早已是屡见不鲜。 也正是基于国家对版权的不断收紧政策,以及普通网民被侵权现象普及助推了此次“少年不可欺”事件的前期发展,实际上,事件涉及的几个主角也是事件火爆的重要推动因素。 主角一:优酷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已经上市的视频网站,优酷一直以来都以行业大哥的形象存在,品牌塑造也是有口皆碑,虽说也曾因视频版权问题经历过一些诉讼,却也没能像这次这样备受诟病。原因何在? 主角二:陌陌 一家即将上市的移动社交公司,尽管因为前期推广及功能使用上多被调侃为“约炮神器”,但也阻挡不了其即将进入资本市场的发展步伐。 主角三:NIKO 《少年不可欺》的作者NIKO在博客上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自己版权被“剽窃”的全过程,以及之后与侵权方交涉无果的录音文件。 虽然前两者均为行业的话题引领者,但仅凭NIKO的一篇博文就能引起如此轩然大波,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蹊跷。细心的读者也发现,“少年”NIKO称自己是一个19岁的普通少年,给了看客们一种以大欺小的即视感,抓住了人们对于弱者同情的心理影响因素,成功地将事件推上了热点话题。 中国人自古就有同情弱者的情怀,而事件中的“少年”正中人们心理那份同情心的下怀,成为推动事件迅速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话题背后有人哭有人笑 NIKO的文章发不出不到一天,优酷与陌陌纷纷都发布声明,称正在调查此事,并将尽快做出妥善处理。截止到发稿,优酷微博上发出了正式回应此事的微博,称即使在法律范畴内尚不能认定为侵权行为,但出于对原创的保护和尊重,公开表示歉意,并撤下视频,对涉事员工进行教育。 尽管优酷已作出了“让步”,公开道歉,但回顾事件发生始末,从涉事三方的不同态度与回应中,我们大约也可揣摩此次事件中的个中利弊关系。 优酷:名利俱损 作为广告合作的制作方与播出平台,对于此次事件,优酷难逃重则,合作款项或将付诸东流不说,优酷在事件发生后的回复与那段录音更是让众多拥护优酷视频地位的观众们大跌眼镜。 事件发生后,优酷找出国外原版视频试图掩盖其对于NIKO创意商用,并在最新的道歉微博中也提及将原版视频《美国12岁女孩自制高空气球将Hello Kitty送上近太空》作为参考片,反而欲盖弥彰,给自身的品牌形象抹了黑。 陌陌:名利双收 针对此事,且不说陌陌作为合作乙方本就不必承担责任,却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称:“在第一时间跟进了解相关信息,目前,我们已经要求优酷展开了专项调查。支持原创和尊重版权是陌陌进行商业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将持续关注此事直至得到妥善解决。” “要求”、“关注”等字眼清晰地表明了陌陌的身份立场,也顺利让其摆脱了此事的负面舆论诟病,不仅如此,对此事媒体的不断报道与舆论地争相热议反而使得这段广告片的传播效果远超预期,还可借广告下架将推广合作费用降到最低,算得上是名利双收。 “少年”NIKO: 对比陌陌与优酷的大喜大悲,事件的真正主人公NIKO虽说可以借此名声鹊起,短时间内获得众多看客的声援,却也摆脱不了“曲终人散”的网络话题人物的宿命。 而从获利方面来看,NIKO的其他作品是否能如《追气球的熊孩子》这样获得巨头亲来“被侵权”而一炮而红,未来尚未可知,更何谈有更多获利了。 网络热点让人们更加关注行业的发展新动态,版权保护常态化的趋势也已逐步成行,至于事件背后的利弊权衡笔者也仅仅是自述己见。更多广告行业观点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