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红蔓》:一本好杂志一定不能有地域性

来源:东方早报  发布日期: 2015年1月26日 14:17 

  日前,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上海总部创办的艺术人文类双月刊杂志《红蔓》,在如今这个纸媒“寒冬”正式创刊了。除此之外,还在上海市举行了《红蔓》杂志创刊座谈会。

  2013年4月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上海总部成立之时,机构的定位就是做“海派文化”,“那个时候,我给领导专门写了一封信,信中讲了我们要做海派文化,上海的文化,领导表示很支持。”朱争平对早报记者说。朱争平目前是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上海总部部长和《红蔓》杂志编委会主任。

  第一本全方位聚焦海派文化的杂志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上海总部在成立的两年间,“弘扬海派文化传统、开拓海上文化新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民族文化家园”,以这四句话为宗旨做了不少跟传统文化和海派文化相关的事情。其中包括弘扬海派戏曲(包括海派京剧、昆剧、越剧、沪剧、淮剧、评弹),“因为海派戏曲在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这几年随着网络、演艺的多元化,整个文化市场的多元,戏曲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海派戏曲这六个门类都是国家甚至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朱争平对早报记者说,“我们想支持、扶持海派戏曲,因此上海总部成立后,我们就做戏曲展演、经典剧目展演。”

  在做戏曲展演和经典剧目展演同时,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上海总部同时引进一些国外的高质量演出到上海,主办了上海国际魔术节,今年计划还做上海国际喜剧节。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上海总部目前还在做的事情是海派艺术品策展。在朱争平看来,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海派大艺术家太多了,“但是当今全国很有知名度、很有影响力的(海派艺术家)能数出几个?不会超过五个。是不是因为海派的艺术品水准下降了呢?不是。我们现在有些当代艺术家的东西其实水准是很高的,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重视当代、推当代的力度不够,所以我们想利用我们这样一个平台推一些当代的海派艺术家。”

  到了2015年,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上海总部开始做一本跟海派文化有关的杂志。其实这个想法早在2013年就已经有了,朱争平说,当年很多人跟他说现在的期刊正在走下坡路,整个纸媒的生存都有困难,做这个东西就是烧钱,“我们也分析了一下上海期刊界的情况,上海目前正式出版的期刊大概有600多本,但是没有一本是聚焦海派文化的。从历史上看,也没有一本全方位聚焦海派文化的杂志。所以我们觉得,虽然现在杂志多,但是没有全方位聚焦海派文化的杂志,也是个遗憾。”

  首期披露张学良在沪

  酝酿“西安事变”珍闻

  《红蔓》杂志的宗旨是“聚焦海派文化、荟萃名人名作、引领时尚风潮、打造当代经典”。目前杂志在栏目设置上,将海派文化各个领域基本都包括了:海上名人品鉴、时尚风情、演艺、传媒、影视、建筑、美食、沙龙等12个栏目,50多个子栏目。比如杂志创刊号“海上名人”栏目刊登的《鲁迅怎样做父亲》一文,以全新的视角告诉你一代文化革命旗手的仁爱情怀。“海上影视”栏目刊登的《戏里戏外 美丽一生》一文,讲述了中国第一代电影明星秦怡以90多岁高龄完成《青海湖畔》拍摄的生动故事。“海上建筑”栏目刊登的《张学良寓所》一文,披露了酝酿“西安事变”的珍闻。

  据朱争平介绍,目前不少上海文化名人与作家都与杂志社建立了供稿关系,比如中国戏曲界老前辈刘厚生,已经90多岁,还为杂志专门写了一篇稿子。此外,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及曹可凡、王丽萍、孔明珠、沈嘉禄等都愿意为这本杂志写一些东西。

  《红蔓》在上海诞生,聚焦海派文化,但朱争平不希望杂志被这些元素所限定,他强调这不是一本非常本地化的杂志。“我分别到了南京、杭州、苏州去宣传我们的杂志,在我们熟悉的圈子里推这本杂志,我跟他们讲:"海派文化听起来像是上海的文化,基于地域性,实际上海派文化就是中国近现代文化的代表。"”

  在朱争平看来,一本好的杂志它一定不能有地域性。“过去有句话"五千年看西安,一千年看北京,一百年看上海"。一百年看上海,看什么?看文化,我们就给他们提供一百年看上海的东西。在我们的创刊号里有鲁迅,鲁迅不是上海的,鲁迅是中国的。秦怡,她既是上海的秦怡,也是中国电影的秦怡。上海的建筑,比如说我们写了张学良的寓所,他的寓所虽然在上海,但是他和西安事变的故事并不局限在上海,等等。这些东西,外面的人也是喜欢的,所以我觉得文化是没有太大地域区分的,只要是能够代表那个时代的东西,它肯定是冲破地域限制的。海派文化代表了一个时代。”

  朱争平所理解的海派文化,在他看来就是8个字,“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所谓海派文化就是在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进了中华文化许多优秀的东西,再加上和西方文化的碰撞而产生的文化现象。用"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怀包容全世界不同文化元素,最后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文化。”

  对于上海这些年的文化建设,朱争平说,最主要的问题是总体投入不够,“上海这座城市经济总量到现在这个程度,我觉得文化上应该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他还说,“上海这个城市要增强它的文化凝聚力。一个城市文化能不能起来,关键是人才,如果中国第一流的作家、艺术家、演员、编剧都到上海来,那肯定是行的。为什么民国时期上海那么红?就是因为他们全部在上海,现在都往北京去了。这个现象是值得研究的,我也不是说要把上海重新搞成中国的文化中心,这也不可能,但是起码上海和北京要成为中国南北两大文化中心,而且功能上要有所区别。”

  从《红蔓》的诞生可以看出,海派文化将获得一个新的平台来继续发扬和传播。更多杂志广告价格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中国广告业大会现已发起邀请!本次大会只面向全国的媒体、传媒、广告、公关类人士,以及广告主企业负责人或媒介采购负责人参会,每个公司限定1个名额参会,会场容纳嘉宾有限,欲参加大会请尽快报名!大会将于2015年3月27日-28日举行,北京市国贸千禧大酒店2层举行,详情请点击链接查看:http://www.allchina.cn/2014/TheApplication_31.html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