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最初的时候,对自媒体这个概念是相当疑惑的,因为有好多问题悬而未决。首先是,相对于媒体而言,自媒体的专业性,信息获取能力,传播界限的把握能力如何保证。自媒体通常就是一个人,或许原来就是记者,熟悉媒体的运作流程,在某些实际运作中要具备点优势。但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一个系统,个人脱离了系统,如何保证信息的快速和准确? 其次就是自媒体的定义问题,在我眼中自媒体首先要具备个人化色彩,脱离了这个色彩后再继续称自己是自媒体就很含糊了。但自媒体也要生存,也要发展,团队化运作是大势所趋,仅凭个人去处理那些内容组织、渠道推广、商务合作等问题,显然是很难忙得过来的。那些把自媒体称之为产业的说法,一度在我眼中很可笑,产业化了还叫自媒体吗? 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受邀加入了WeMedia自媒体联盟,开始了探索之旅。而在此之前,我都是将自己定义为blogger的,我所拥有的只有观点,那些无处不在的过载的信息,并非我所长,我只做评论。因为我觉得做新闻的风险很大,你既不专业,手脚也不快,拿什么去和专业媒体去比,片面求新求快还很容易陷入制造谣言的陷阱,这并不是我希望看到的结果。 我个人认为,当下这个状况,信息是没什么价值的,对信息的解读才有价值。因为信息无处不在,但对信息的解读却比较少。就拿马航失联这条消息来说,不管是搜狐还是新浪或者网易,大家都在报道,但很少有人能从专业角度去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可能后果。 作为自媒体,你没办法去马来西亚现场获得第一手信息,获得之后你的发布渠道也成问题,此时如果有熟悉航空业的人站出来对外面的信息做一番解读,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前一阵子有一家欧洲的报纸宣布转型新媒体,他们是这么说的:“我们不再报道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要告诉读者已经发生的事情意味着什么。”这条转型宣言,证实了我过去一直坚持的一个理念,作为个人自媒体,我所能做的只有评论。 过去一两年内,我的自媒体之路延续了做blogger时的特点,不请助理,不组建团队,尽量简单平实地告诉读者已经发生的事情意味着什么,为此自己也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学习。作为科技自媒体,我深知一篇说理清楚的科技文章,远不如八卦新闻加惊悚标题吸引眼球,人们对抽丝剥茧耗费脑力的科技文章没那么大需求,更热衷于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热衷于对事件的放大和变形,作为我是无力也不愿去对这些需求进行迎合的,我只能坚持自己所走的那条路。 我在走上这条路之前,把自媒体定义为自由的媒体,自主的媒体和自我的媒体。意思是首先我想写就写,不受他人遥制,其次还要对自己的内容和渠道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最后是还要带上个人色彩。我写的大多数文章都是科技评论,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人生感悟,甚至还有投资理财和炒股心得。在内容上我并不很在乎过于专注,你对这个领域有独到看法就写一些,对那个有心得也可以写一写,主题过于聚焦并非好事,因为你是自媒体嘛。 在自主性方面,我很早就对科技博客做出了批评,我认为他们只是披着自媒体外衣的专业媒体而已,不过就是看到自媒体风潮起来了,想挤进来浑水摸鱼获得一些利益而已。把作者们的文章拿去给他们装门面,挤压和侵占作者的利益,还要装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看到了,正如我之前所料,某些被我狠批过的科技博客,在靠侵占自媒体作者的利益初步奠定地位之后,很快与自媒体划清界限,走上了另一条路。 在自我方面,客观中立是媒体永远做不到的一种状态,作为自媒体,不如就让个性张扬一些吧。把你的爱恨情仇写出来,把你讨厌的和喜欢的也都写出来,即便与普遍看法有出入,但只要是你的真实想法,没什么不可以写的。只有建立起个人化的色彩,你的自媒体才是有价值的,不疼不痒貌似客观的评论永远是中庸之作,简单明确地指出是非对错,才能引起共鸣。 我也不知道自己坚持的这些理念是否正确,但无论正确与否我都坚持下去了。去年我因针对某家大公司的评论而遭遇起诉,休息了三个月,失去了工作,直到现在事情也没有完结。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媒体的另一面,也思考了自媒体存在的价值。思考的结果是,我很想做一个纯而又纯的自媒体,保持个人化特色,用自己的笔告诉读者,你们正在看到的一切意味着什么。 即便读者越来越少,我也不会后退,不会迎合,不会谄媚。做我的读者会很委屈,我不会向你们灌输错误的思想,也不会捡你们喜欢听的话去说,我只负责传递观点,间或还会插播一些广告。如果我所做的一切没有价值,自然会被市场抛弃,如果有价值,也不会被埋没。假使有一天我的自媒体做不下去了,那也一定是我自己的原因,与你们是否懂得欣赏,毫无关系。更多广告行业观点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