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王长胜:靠媒体发家,36氪的野心是什么?

来源:百度百家  发布日期: 2015年5月18日 10:57 

  第一次听说36氪,大概是2011年,那时候,科技网络媒体盛行。这个名字取自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kr,在当时显得很有趣。那时,我还在媒体做互联网记者,跑BAT等大公司,在我看来,这个专注国内外创业公司报道的网站无非是个年轻团队搞的科技博客,据说创始人是88年的,没想到后来真的就火起来,创始人刘成城在25岁就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也是有点意外。更意外的是,最近总理、副总理、科技部长、北京市委书记、市长,都纷纷造访创业大街,也都顺道去了36氪、3W咖啡等,据说掀起了一股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一家科技媒体而已,为什么会吸引政府层频频造访?

  最早的36氪,与老牌的新浪和搜狐等科技频道相比,报道形式、内容采编都与众不同。36氪擅长一手国外科技新闻的翻译引进,文章都显得很简洁,准确传达不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这几个特点吸引了不少读者。当时很多人说,从36氪身上看到TechCrunch(一家著名的美国科技类博客)的影子。36氪像极客一样以“新产品”、“用户数”、“融资额”、“估值”轮番轰炸创业者的大脑。随后又涌现出虎嗅,钛媒体等一批科技类网站,不过他们切入的角度各有不同,像虎嗅以报道商业资讯为主,关注的大多数是明星级公司,有很多爆料和深度。

  去年,我在猎豹移动做了一年公关总监,那时候就明显能感觉到36氪、虎嗅等新科技类媒体对于企业报道的重要性。有了新产品要发布,我会让同事和36氪沟通,看他们是否有兴趣报道。有一天同事跟我说,36氪的人是不收车马费的,我也只是笑笑,心想要是真的,还算是高逼格媒体呢。

  当我从企业离开回归码字,做自媒体,有更多的时间去看这些网站,甚至有时间和他们中的参与者聊天。我才意识到,36氪不只是个科技媒体,或者说,他们从来没想过只做一个媒体,他们是要做中国互联网创业的入口。他的业务,也不仅限于报道科技公司和产品,甚至还包括了帮助创业者对接资本,融资,做创业孵化器等等。

  36氪融资平台,这是从媒体到平台的延伸,有效的连接投资人和创业者。它的模式是吸引经纬、红杉、IDG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入驻,创业公司在这里就可以进行免费的挂牌融资,帮助优质的创业公司高效的联系到投资人,帮助优质投资人高效的找到优质项目。

  还有一个叫做“氪空间”的业务,相当于创业者的孵化器,据说一年里共有4000个项目申请加入氪空间,成功入驻有42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完成两轮以上融资,2个项目被收购,一轮融资成功率高达97%,总金额超过3亿。今年,他们还要升级,把孵化器扩大到全国十个创业城市。

  “NEXT社区”,是一个快速发现、分享和讨论新产品的社区,创业者可以提交自己的产品并获得大量优质反馈,也能第一时间发现国内外最新、最好玩的互联网产品,一起和圈内人士甚至投资者直接展开讨论。某个叫“元一”的产品创始人写过文章感慨到,“是在 NEXT 上发布之后,我们很快就收到了 Kr+ 的融资邀请,并因此入驻了氪空间,拿到了天使投资,完成了从个人业余项目到组建全职团队的华丽转型”。元一说,“这听上去不像是真的,但它真实的发生了”。

  曾几何时,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并没有很好的环境,投资者趋利,巨头会很快把你吃掉或超越。更重要的是,这批创业者没有足够的支持和帮扶。时势造英雄,慢慢有了很多优秀点创业平台和孵化器,36氪很有代表性,包括前阵子总理造访过的3W咖啡,他们都是最早一批入驻创业大街的公司。3W成立比36氪晚了半年,从最早吸引互联网人士的咖啡馆逐渐发展,企图构建一个完善的创业服务生态圈。即创业咖啡馆,孵化器,创业基金、品牌推广,人才招聘为一体。它也顺利拿到京东的融资,无疑证明这个市场潜力巨大。如果对比这两家平台,36氪会更有优势,四年的发展使得业务逐渐深入互联网创业,平台聚集的创业者,投资者资源也更加丰富。

  树大招风,在复杂的创业环境里,这两家平台都在最近爆发了各自的问题。最近的是总理到访3W之后,马上传出质疑其创始人许单单造假的问题,包括许的经历、学历、3W成立初期股东数量造假等多方面。许也在媒体采访中尝试澄清,也直言3W这五年来,其实犯了不少错误。在此之前,36氪爆发的员工离职门事件也让创始人开始反思公司高速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团队建设的问题。

  好在,创业服务的大势已经不可逆。今年1月,李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创客” “互联网+”等新词热词首度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然成为最受瞩目的创业平台聚集地,以至于这里似乎有变成互联网创业者的朝圣之地的架势。也是,在互联网公司打工久了,无论背景大小,难免萌生一颗向往创业的心思。这当然也包括我,没准哪儿天我还会放下笔杆子去创个业。在创业之前,我还会持续研究中国的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力求挖掘最有代表性的创业案例,希望创业者可以少走弯路,也给自己未来创业积累点经验教训,顺便攒点人品。更多广告新闻观点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