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卢旭成:张一鸣离成为媒体大亨还有多远?

来源:百度百家  发布日期: 2015年9月10日 15:58 

  9月8号,下午,今日头条在中国电影导演中心举行第一次创作者大会,号称拿出3亿元来扶持创作者,扶持1000个月入过万的创作者,100个创作社群,野心昭然若揭——要解构掉传统媒体,让传统媒体人都以今日头条为阵地进行创作,一方面规避了版权风险,另一方面也让今日头条跟传统媒体进行版权谈判时具有更强大的议价能力。

  站在台上讲话的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俨然一个媒体大亨的姿态——估计他内心也小得意了一番,活动现场主持是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原来知名媒体人林楚方(曾创办《壹读》)、赵添给他当副总裁,现场来了超过1000人的创作者,都是媒体行业里目前最活跃的记者编辑。(试想,哪一个媒体有1000个创作者?)

  但是,在笔者看来,张一鸣要成为真正的媒体大亨,还需迈过以下坎:

  1、尽快上市。以目前今日头条的态势,一旦上市,市值应该超过20亿美元,甚至更高。上市才有更强大的资本平台,可以做更多的布局,不然只能从股权资本里拿钱来扶持创作者,有点吃力。所以现在张一鸣拿出3亿来,其实还是非常有情怀的。

  2、加强政府关系。在中国,要成为媒体大亨,一定要跟版署、广电总局、国信办、文化部等内容管理部门加强联系,甚至可以考虑找到一个背景非常硬的战略投资人成为股东,四大门户的老板,哪一个不是在这方面游刃有余呢?

  3、组建原创团队。除了社会和政经新闻,其他的新闻现在门户都在做采编。以今日头条的势能,拿到网络采编许可应该不难,而林楚方、赵添都是媒体大牛,带一支原创团队,重点打通娱乐、财经、科技等领域,加上今日头条的渠道优势,应该很快成为一方可以跟传统4大门户PK的势力。

  4、组建今日头条移动网盟。我们注意到,无论是阿里,还是百度,除了自己的平台外,还组建了庞大的网盟,一方面获取更好的内容,一方面也是让流量快速做大的核心。移动互联网经过野蛮发展后,同样进入长尾时代,今日头条如何把长尾网站和流量联合起来,关乎其未来的地位。

  5、拥有一家视频网站平台。一个媒体大亨,应该要有一些权威媒体平台,要么自己投出来(太慢),要么自己买一家,视频毕竟是最具冲击力的媒体形态,在国内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买电视台不可能,但可以买一些视频网站,比如酷6,比如ACFUN或者视频直播平台(比如斗鱼、章鱼TV)。

  6、与硬件企业结盟。彭博,有自己的硬件终端。一点资讯已与小米结盟。今日头条要考虑跟知名的硬件企业结盟,软硬一体,把优势做大。目前来看,最具有想象空间的是今日头条跟华为结盟。当然,OPPO、步步高、金立、联想也是可选项。

  张一鸣是2014年的10大年度创业家之一,《创业家》曾以封面文章的描绘过张一鸣,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他的精彩故事。

  作者: 柯实

  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正在讲述的这家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红杉领投微博(12, 0.13, 1.10%)跟投的1亿美元C轮融资。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向《创业家》透露,该公司C轮估值大约5亿美元。

  像众多新创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一样,知道其产品“今日头条”的人远比知道“字节跳动”的多。但是,一家成立两年多的公司,一款为个人用户推荐阅读内容的APP,5亿美元?

  而且,该公司的早期投资人、海纳亚洲创投基金合伙人王琼女士对《创业家》说,这个在今年2、3月份谈定的价格,“在今天看来,还是低了。”

  移动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估值考验人们的想象力。2014年初,安卓应用搜索(现扩展为“移动内容搜索”)APP豌豆荚B轮融资1.2亿美元。稍早些,百度(148.18, 2.18, 1.49%)以近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近日,欧盟正在对Facebook(89.53, 1.27, 1.44%)收购WhatsApp进行反垄断审核,Facebook准备为这项交易支付190亿美元。

  用户数量决定估值的耀眼度。来自张一鸣的数字:今日头条目前下载激活用户1.2亿,日活跃用户超过1300万。

  今日头条做了什么?它是一个推荐搜索引擎,根据用户的社交网络数据,为用户搜索并推荐互联网上的资讯;用户对推荐内容的反馈将使之后的推荐不断接近精确。

  这并不是一个新技术,我们在亚马逊(517.54, 18.54, 3.72%)上早已领略过。但至少在中国,张一鸣第一个把这项附属于某一细分领域的“猜你喜欢”技术独立出来,应用于“全网内容”(目前主要是新闻)的分发。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它符合这个个性化时代对内容产品的要求:垂直(是基于用户兴趣的各类垂直),并且移动。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抢劫者:自己并不生产内容,只是主动为已有内容做更精细的传播。这为它带来了目前1000万元的月广告收入。在传统媒体普遍为变现焦虑的时刻,这个“抢劫者”用算法脱颖而出,轻易地实现了用别人的内容给自己变现。

  它应该感谢谁吗?那些内容生产者?还是相反——它至少为内容的重要性做了证明,尽管听上去像一个讽刺。

  张一鸣是如何做到的?他现在所做的与5年前所想并无本质不同,他对自己的技术在这个时代的位置非常清楚:

  1、阅读是人的基本需求。各种社交媒体中,阅读、交流和分享被混为一谈,阅读内容的获取效率低。

  2、他的推荐搜索技术对应的是信息获取和分发,因此它的位置在“提供阅读”。

  3、不做内容生产者,只做内容分发者。

  5亿美元,意味着在投资人眼里,这个移动入口正在展现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危险已经降临。腾讯(129.4, 3.00, 2.37%, 实时行情)、搜狐(44.38, 0.61, 1.39%)等新闻客户端近期已增加了类似的推荐功能,尽管内容来源尚局限于自身。

  “我知道它们有一些尝试,”对自己的技术能力非一般自信的张一鸣说,“我觉得正常,也不是太care,按我们自己的设想快速前进最重要。我们要做得更深更好,更难被追上。”

  张一鸣对《创业家》说,C轮5亿美元的估值,完全是投资人竞价的结果,他并没有参与讨价还价。他甚至都没请财务顾问。一年前,该公司B轮融资时的估值还只是6000万美元。

  张一鸣做的是“推荐搜索”:通过用户的社交媒体账号和使用产品的信息反馈(包括用户对某一条内容的阅读、评论、收藏,在此内容上停留时间的长短),推算出用户的偏好,从而为其推荐个性化的内容。随着使用时长的增加和算法的不断演进,推荐内容将越来越精准。

  《创业家》&i黑马注:这一套信息推荐系统的核心是“机器学习”。张一鸣说,“机器学习”包含观察、记忆、理解三层技术,近两年工业界和科学界的一些大的突破,使得计算机在这三种能力上有了飞跃性的提升,从而奠定了今日头条这种产品的技术基础。它区别于用户定制内容,用户无须对范围做出界定。

  推荐搜索技术近年来被看作互联网搜索的发展趋势,在很多互联网产品上早有应用,比如亚马逊、淘宝等电商在页面上向你推荐“可能喜欢的商品”,百度所做的精准投放广告——不同的用户在同一页面看到的广告是不一样的;社交媒体也会通过你的好友关系,给你推荐“可能认识的人”。

  这并不是门槛极高的技术,但需要深厚的积累。张一鸣在这一技术上投入了全部精力,把一个辅助性的功能发展成了独立的产品——专为移动端设计的内容产品——这是由移动端的唯一性(小屏幕导致移动端不像PC端可以同时显现多个页面)决定的。也有模仿者。“之前还有一些,”张一鸣对《创业家》说,“但拉开差距以后,就越来越没有了,跟不上了,主动放弃或者是转型了。”要做好推荐搜索系统,“投入还是挺大的”。字节跳动目前服务器超过1000台(相当于Google2009年用于查询和获取搜索结果的服务器数量)。

  《创业家》&i黑马注:百度现有几万台服务器,今日头条的服务器规模在所有互联网公司里处于中等位置。张一鸣告诉《创业家》,该公司的服务器一般在2-3万元一台,加上维护费、放置服务器的房屋租金等费用,几千万的投入对于普通创业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门槛。,可同时承载2000万用户。张一鸣预计,明年这个时候服务器会达到2000-3000台。

  “今日头条”2012年8月上线,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现在的180个员工里,60%是技术人员,其中一半每天都在做完善算法的工作——使计算机更精确地推算用户的偏好。

  “什么都可以被复制、超越,”张一鸣说,“还是很有压力的,并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只能跑得更快更好。”

  张一鸣认为信息推荐技术的核心是“机器学习”,它的意义不亚于工业革命。“大家可能都低估了这个技术的进步”。

  作为一个重度信息需求者,张一鸣一直认为如今信息分发的效率还是很低,从通讯工具到广播电视报纸,到Facebook,QQ空间,微博。低效率的分发,同时带来创作的低效率。

  【低效率】

  博客。创作很简单,注册一个马上能发。靠被动流量,不能持续。

  社交平台。Facebook、QQ空间、人人网的互动分享,以站内照片、游戏为主,人与人是专项关系。

  微博。以分享阅读为主,只要关注,就能看到。个人生活照片更少,几乎没有游戏。获取信息属性更强,熟人间交流更弱,但噪音仍多。

  【推荐】

  2008年,张一鸣就在想,“应该有一个更有效率的媒体属性的东西出现。”那一年,25岁的张一鸣是王兴创办的海内网和饭否的技术合伙人。

  《创业家》&i黑马注:在梁汝波看来,这些年张一鸣的成长是非常大的。“比如在对产品的思考深入程度上面。2012年初的时候,他跟我说,SNS类产品,在国内,他的理解至少是top10的。从后来的一些产品讨论啊,分析上,确实是。如果他是top10的话,那么top9我还不认识,他至少是我认识的人里面在这方面思考的非常深入的。我当时就觉得,他对自己的认识,就是比较自信嘛。”

  从酷讯到饭否

  对于比他大4岁的同乡王兴,张一鸣略感遗憾:“王兴毕业后一天都没‘工作’过,我没他这么彻底。”

  生于福建龙岩的张一鸣,自言家庭背景不如王兴——据称,王兴的父辈在福建经营着几个水泥厂——但也“还不错”。张一鸣的父亲在老家做电子产品生意,从而张“从小便不会排除做企业这个选项”。

  但与王兴不同,张一鸣对创业本身并无强烈的兴趣。他要做的是让自己“来劲”的事情。

  在张一鸣的印象里,南开的学生“特保守”,他算是比较另类的。“如果把去国企和体制内的人除以班级总人数作为一个指标的话,南开挺高的。”

  张一鸣在大学时做过一些独立网站和软件(包括给父亲的企业开发软件)——有些申请到了专利——卖掉,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在他看来,毕业后去一个大公司里做模块改进一类的工作,实在“不太来劲”。

  于是2005年大学毕业后,他仅在天津一个科技公司干了三个月就来到了北京,和一个南开的师兄共同创业,开发面向企业的协同办公系统。

  “有些创业者是为了赚到第一个100万,我想做的是更刺激更有挑战的事情,跟我擅长的技术相关的。”

  他很快便失败了。当时国内几乎没人用这种系统,除了一些政府关系项目。2006年3月,经朋友推荐,张一鸣来到了之后两年大火接着迅速瓦解的酷讯,成为这家公司第一个技术人员,工号排在第三个。

  《创业家》&i黑马注:陈华(酷讯、唱吧创始人):那时酷讯增长非常快,我们也面临很大压力,需要把系统做得非常复杂庞大,增大用户量。我作为一个CEO,再去写代码也不太现实,我就把技术这一块儿交给张一鸣了。笔试的时候就看得出张一鸣的基础很不错,他是我自己面试的。我知道他是创过业的,这样的人招进来挺好,不像大公司的技术员只会写代码,没有办法把什么活儿都扔给他。

  当时酷讯的工程师很多来自微软(43.89, 1.28, 3.00%)、google、百度、雅虎(30.9, -0.68, -2.15%),张一鸣资历并不是很强。但他很快在酷讯脱颖而出,原因有二:一是我们看中他希望他成长,在扶持他,能给他的都给他;二是他既努力,也有能力能震得住别的人。

  入职酷讯第一天,陈华和吴世春(酷讯创始人,现为知名天使投资人)便把所有账号都交给了张一鸣。在有些业务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张就已经开始上线改代码了。他当时负责的是火车票搜索和房产搜索,在头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看过了公司所有人提交的代码,搞定了大部分别人搞不定的bug。他经常改bug改到夜里两三点,第二天同事们上班时发现昨天的问题已经被改好了。这种当天改善产品、马上改善10万用户的体验所带来的成就感,是张一鸣保持对互联网产品热情的最重要因素。

  张感觉得到人对信息的需求是极强的——包括他本人——而互联网搜索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组织和发现的效率。这是能够给他带来“刺激”的,“每一个改进就可能多了10%-20%的信息,经常能造成质的飞跃。”

  仅过了一年多,张一鸣便成为了酷讯的技术委员会主席。

  《创业家》&i黑马注:梁汝波(张一鸣大学时的室友,现“字节跳动”研发总监,张在创立九九房时拉他一同创业):他当年首先没有给自己设限制,比如说我就做抓取,就做检索,就做什么。他什么东西都去看,而且是有意识的。他在酷讯一段时间以后跟我说:“我现在就是积累,就存储这一块儿还差一些,其他的已经准备好了。”

  在一次董事会扩大会议上,张一鸣作为最年轻的高管之一(24岁)参会,给酷讯的投资人、海纳亚洲的王琼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当时说话还有点结结巴巴、还会脸红的“小朋友”,谈到自己负责的技术时,逻辑非常清晰。王琼自此成为张一鸣的“伯乐”,两人合作至今。

  但是张一鸣对当时迅速发展的酷讯的印象,是“管理上的混乱和方向上的不明”。公司内部在到底是做垂直搜索还是通用搜索上争执不下,错失了转型的机会。张一鸣认为,即使当时酷讯在生活搜索方面领先,做一个通用平台也并不现实,以酷讯的经验完全无法满足整个市场需求。同时,人脉不够又导致应聘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跟不上。

  《创业家》&i黑马注:2007年下半年,和去哪儿(31.37, 0.61, 1.98%)网相比,在旅游这个垂直领域,酷讯占据优势,有更多的投资,更大的知名度。但公司内部的争执使酷讯在2008年年中才开始专注做旅游,那时去哪儿网已经完成了B轮1000万美元融资,在旅游业务上已全面开花。在后期,出现了夸大数据甚至虚假汇报数据的情况,人也是进进出出,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招这个人,那个人为什么走。

  2008年春天,张一鸣离开酷讯的前一周,因为同乡关系认识张的王兴得知了这一消息,当晚就找到张,聊一起做海内网(王兴于2007年5月创办饭否,2007年11月创办社交网站海内网)。张一鸣觉得事情本身很有意思,但由于经历了酷讯后期管理上的混乱,他希望去一个大公司“看一下”。

  作为一个工程师,张一鸣在微软待了半年,每天只需工作3、4个小时,改改模块。他觉得太过“无聊”,便离开了。

  他以技术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到王兴的团队。这是2008年8月,开心网已经火遍中国,成为成长最快的SNS。张一鸣认为,没抓住用户的短期需求,少了像开心网一样的病毒式营销——“偷菜”等一系列游戏——是海内网没做起来的最主要原因。

  做海内网的过程中,张一鸣把Alexa排名前一千的网站都看了一遍,统计了它们的类型,并详细列表,比如哪些呈上升趋势的网站中国没有。他发现自己很看中的做积极推荐的阅读应用在这个排名里很少见,除了Reddit(美国社交新闻网站,2013年初估值4亿美元)和Digg(2004年成立的美国科技新闻博客网站,没有编辑,通过热度决定文章的位置,曾估值1.6亿美元,但于2012年被美国科技开发公司Betaworks50万美元收购。)排在200名左右,其它相类网站做得都不太理想。

  张一鸣“强烈感觉到”社交网站的信息流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阅读需要,它经常被各种“噪音”如照片和游戏冲刷掉。他觉察到,阅读、沟通、分享并不能混为一谈。这也是日后“今日头条”的产品理论基础之一。

  2009年上半年,饭否用户突破百万,张一鸣已经做出了一些基于饭否的信息挖掘应用——张今天视之为PC端的“今日头条”。

  移动时代的机会

  2009年夏,南锣鼓巷。

  张一鸣刚刚从饭否离职。王琼找到张一鸣,希望他独立创业,做一个房产搜索网站。

  那时酷讯已经专做旅游,创始人陈华和吴世春也已离职。王琼看到张一鸣一手打造的房产频道仅由于技术强、在没有什么运营的情况下仍运转良好,这么自生自灭有些可惜,打算把它独立出来,由她和其他投资人单独注资重新成立公司。

  2009年互联网最热的两个行业——游戏和电商——的投资人都找到了张一鸣,但张都不感兴趣。

  《创业家》&i黑马注:几年之后(2013年10月),玩蟹科技凭借手游《大掌门》以17.39亿人民币被收购,这是吴世春投资的项目之一。张一鸣既对天使投资不感兴趣(大部分项目都挂掉了),也不想做游戏——“手游比较弱智,我一关都玩不下去,而且每做一个游戏都是从头开始,我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注:我觉得电商不是产品技术型的企业,只是单纯卖东西。而信息搜索(是否房产不重要)对张有足够的吸引力。

  张一鸣离开酷讯后,王琼与他没有过太多联系,张在她脑中的印象还只是一个不错的技术人才。接受做九九房的建议,让她对张一鸣有了更进一步的好感,她看到了张一鸣希望从一个技术人员转变为独自领头做事的创业者——虽然创业并不是张的重要诉求——看到了张一鸣身上的“闯”劲儿。

  在王琼看来,九九房未必是一个“最佳创业机会”——虽说酷讯房产频道是张一鸣打下的底子,可几年后来接手,实际上是接了一个别人的项目,困难可能会比自己从头做起要大。

  张一鸣想的是,只要这件事能令他激动。

  张一鸣担任了CTO,提出希望再找一个合伙人专注做业务。这让王琼对他更加青睐——这个年轻人在有“闯”劲儿的同时,也明白自己的专长,不莽撞行事。

  王琼和其他投资人给了张一鸣200万美元。其间,海纳亚洲把酷讯卖给了TripAdvisor(曾隶属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Expedia,现已分拆出来上市)。

  由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主管业务的合伙人,张一鸣还要兼顾日常经营上琐碎的事情。王琼看得到张一鸣一开始非常痛苦。

  一次,张一鸣去办一个手续“他特别气愤地给我打电话,”王琼对《创业家》说,“有这些人怎么这个样子,这样一点小事都要寻租!”手续最终没办。“我说这个事情,不这样也办不了,你自己做不了就去找个专业中介机构来做吧。有些事不知道对你可能更好。”

  公司发展到几十人后,出现了员工偷懒、说话做事不专业甚至“办公室政治”等问题。张无法容忍这样的文化在公司里蔓延,但由于欠缺管理经验,一开始有些事情处理得并不得当,导致一些员工跑到王琼那里“告状”。很多时候,王琼还客串了一个“调解员”的角色。

  但张一鸣并非顽固不化。经过半年多的时间,王琼认为张一鸣已经具备了一个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便对后者说,我们不需要再找CEO了。

  张一鸣显然更习惯游弋于自己的技术世界。他总能让王琼感到惊喜。2010年中,九九房推出掌上新房——国内第一个房产搜索APP——用户数上涨得飞快(到了2011年,九九房推出的一系列掌上找房应用是增长最快的房产搜索移动端应用),王琼发现,张一鸣对移动的感觉极佳,推出的产品用户体验好,而且市场定位准。

  “移动”对于张一鸣意义非凡。“我当时强烈感觉到,有机会做一个全网全内容的推荐了。”

  在饭否时的“高效信息分发”追求变得更有可能。因此,尽管九九房时期的张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技术才华——他能不假思索数出当时所做的种种创新,比如自动识别是否同一套房源、实景图与效果图,全网房源热度统计,3000万个经纪人的电话号码库——但房产搜索APP仍是低频应用,需要不断用各种方法吸引用户,“更像一个流量生意”。张一鸣对“通用产品”的向往与日俱增。

  2011年9月,王琼和张一鸣数次深入探讨九九房的未来,张一鸣向王琼表达了自己的苦恼。“当时他还不到30岁,”王琼对《创业家》说,“他觉得移动互联网是他看到的非常好的机会,总觉得一辈子如果不去赶上这样的一次机会,有一些可惜。”

  “我也相信移动互联网会起来,”王琼对张一鸣说,“肯定有很多能做的东西,但是不要因为别人拿到了投资,就想赶这个潮流。你好好想一想,你要做的是什么?现在拿钱不难,你只要想好,想做什么我都给你投资。”

  来自市场的证明

  2012年的大年初七,知春路,“字节跳动”现在的写字楼后,一个还没正式营业的小咖啡馆里,前来赴约的王琼听见张一鸣说:这一个春节我没干别的,把这个事情全想清楚了!

  这样的场景通常少不了餐巾纸。张一鸣拿起其中的一张,开始边画边给王琼讲解,他要做的东西是什么。

  这是一种在手机上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解决的是手机阅读问题。作为一名“重度阅读者”,张一鸣研究了当时所有的阅读工具,认为它们都不够高效。

  什么是高效?张一鸣接着给王琼讲,一方面是信息爆炸,另一方面是越来越碎片化的时间,这两个条件决定了当你想从手机获取信息时,特别希望一打开就是你想要的。

  张一鸣要做分散的内容创作者和具有阅读需求的大量人群之间的介质。他把媒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专业生产内容的机构,他做的是另一类,信息的分发,凭借技术主动为用户提供内容。并且,它是“全网”、“全内容”。

  似乎很清楚了,张一鸣多年来的积累——好的搜索技术,基础运算工具,在整个社交网络里获得和分发信息的能力——均指向这个现在被定名为“今日头条”的产品。

  “如果不是一鸣你跟我说,我会打个大大的问号。”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张一鸣白天在九九房继续工作,晚上筹备“今日头条”。在新的CEO找到之后,张一鸣交接了九九房的全部工作。2012年3月,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王琼代表海纳亚洲给了张一鸣成立的公司8万美元天使投资,连同另外两家天使投资,张一鸣一共拿到折合人民币200万元。很快,海纳亚洲对“字节跳动”A轮投资200万美元。2012年底,海纳亚洲又对这家公司进行了100万美元的A+轮投资。

  对于“通用产品”这一宏大目标,张一鸣采取的是慢慢接近的战术。这体现出与工程师完全不同的公司领导者的才能。

  他先拿图片试水,做了第一款产品“搞笑囧图”。当时几个大的移动端阅读应用(以腾讯、搜狐等新闻客户端为主),用户量均已上亿,相对枯燥的文字显然不如图片更有吸引力。积累了一定用户之后,张一鸣推出“内涵段子”,一个搞笑短文字的阅读应用。

  她有一次去参加他们探讨如何引入文字类产品的头脑风暴,大家从晚上8点一直开会到午夜,提出了很多方案。最后张一鸣决定先引入短文字——微博使用户对短文字更加接受——做长文字还为时尚早,用户量不够的时候,贸然上长文章内容,会过早跟大家伙们(腾讯、搜狐等新闻客户端)进行正面冲突。

  “他是经过自己思考以后,再来征询大家的意见,既不刚愎自用,也不随波逐流,这样他吸取了大家好的建议后融入到自己的想法里,头脑非常清楚,看得非常远。”王琼这样由衷夸赞张一鸣。

  个性化内容推荐尚未出现在产品中,直到2012年10月,带有推荐功能的“今日头条”出世。

  一年后,这一产品的用户数量从开始时的1000万上升至7000万。张一鸣孜孜以求的“通用产品”得到了市场证明。

  2013年年中,张一鸣完成了B轮1000万美元融资,来自海纳亚洲和DST(俄罗斯数码天空科技,曾投资Facebook、小米、京东)创始人尤里个人,“字节跳动”估值6000万美元。

  投资人带给张一鸣的不仅是钱。在2013年3、4月份,B轮融资尚未完成时,王琼建议张一鸣建立起广告系统。

  《创业家》&i黑马注:一名在今日头条工作过的主管级员工告诉《创业家》,“字节跳动”B轮融资前,“基本没钱了”,信息流广告系统(不破坏用户体验的、适合平台浏览环境的、为该平台单独投放的广告)的上线和随后的1000万美元融资,让张一鸣渡过了难关。

  ——事实上,早在今日头条刚上线不久,王琼就已经建议张一鸣学习广告代理。“我当时把一鸣介绍给了很多广告代理、媒体代理。先要知道广告客户是怎么想的,为将来广告系统上线打好基础。”

  现在,今日头条的收入仍来自广告,而且张一鸣认为它是可见的唯一收入来源。他对《创业家》说,依靠信息流广告,公司目前已基本可以达到收支平衡。对于广告商,在今日头条上投放不影响用户体验的信息流广告,效率比在门户网站上高得多。

  5亿美元之后

  张一鸣在酷讯的前同事陈华,对张一鸣做出“今日头条”感觉“出乎意料”。“这种新闻聚合(的产品)做得非常巧,需要很强的技术功底,他把这些年的技术积累应用到一个高频的用户需求上,更厉害的地方是他对方向的把控。”

  陈华认为,今日头条推出的时机很好,“2012年新浪(37.79, 1.33, 3.65%)微博还处于高峰期,它替代的是在新浪微博里浏览新闻的需求,把在微博里传播的文章做了一个聚合。”

  这个“做得非常巧”的产品,目前拥有1.2亿用户装机激活量,并且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阅读类APP。但是,5亿美元?

  在王琼看来,今日头条更大的价值在于,可以把它看作一个移动端的信息入口,“在移动互联网上,大家找信息很少再通过浏览器,对于字节跳动,新闻类信息入口可能是今日头条,电商的入口可能是另外一套东西,等等。今日头条的潜在价值是背后这一套引擎,可复制性非常强,在不同的垂直领域都可能有发展,从而形成各种入口。这套后台引擎,我想是大家对今日头条如此估值的很主要的一个理由。”

  “对未来分支没想得太清楚,”张一鸣对《创业家》说,“我现在总体感觉是,我们不会进入太多细分项。我们或许会通过合作、投资进入一些垂直领域,但是我们仍是更偏向细分的分发利益,不倾向内容生产,因为有违公平性。”

  张一鸣自称不看重估值、商业模式,他想的只是如何把产品做得更好,“更来劲”。在他眼中,现在的今日头条,完成度只有30%。尽管做到100%是不可能的,但两年以后,也许能提高到80、90%。这需要数据的积累和算法的改进。

  张一鸣心目中接近完美的内容推荐系统是高度智能的,覆盖信息更全,“了解”你更多。他举例说,在手机上看一个羽毛球明星,这个明星最新的视频就跳出来;比如你正在怀孕,有关新生儿教育的优质内容马上为你提供……推荐将更为精准。

  “字节跳动”的研发总监梁汝波正在带着团队不断改进算法,目前的工作之一,是在做基于位置的内容推荐功能——简而言之,根据你手机所在不同位置的时长来判断你目前的状态。例如在节假日,你经常出现在一些旅游风景区,那么系统就会推荐一些当地景点、食宿、交通等信息给你。

  陈华觉得张一鸣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完全靠算法做推荐,不见得符合每个人的需求,只能抓住一部分人。“对于很多普通网民来说,每天看新闻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多人只为看看国内外大事;今日头条反而因为信息量太大,过于个性化,未必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可能更喜欢编辑编好的国内外大事。”

  吴世春认为今日头条是目前互联网时代当之无愧最好的阅读产品,需要改进的是,如何把内容生产方的利益照顾到。“今日头条应该变成平台,而不是阅读工具。如果给内容生产者一个好的生存坏境的话,这个平台会越来越强大。”今日头条目前已经推出了为传统媒体和自媒体服务的“媒体平台”,以期解决吴所说的问题。

  更大的问题在于,腾讯和搜狐等新闻客户端已经被惊动,正在尝试“推荐”服务。张一鸣面对《创业家》,至少对此表现平静。“腾讯这样的公司,有巨多的用户、巨多的钱,什么时候都可以杀进来,只是性价比实在不划算。”另一方面,张对自己的技术有充分的信心,这能让他跑得“更快”,而且,目前看来,“有推荐功能的门户客户端和今日头条的想法还是差别巨大”。

  “我从创业以来始终都有危机感,”张一鸣说,“它们的动作并不会给我们增加多少波动。”更多广告新闻观点请继续关注广告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