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方都市报上刊登了几则几则纯汉字的广告,让人有点匪夷所思。这些广告的内容是:“冷”、“很冷”;另外还夹杂着一则“老中医求职信”,内容粗糙,主旨不明。 这自上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的“黑芝麻糊”广告事件以来,南都仿佛被各种拥有“无限创意”的广告主盯上,一时间各种意义不明、堪称奇葩的广告层出,更有媒体人笑言:纸媒的回光返照。 事实上,纸媒的黄金十年随着房地产红利的衰退与互联网的冲击,已日渐式微。而南都上演的这场奇葩广告“汇演”确实让人感觉到一些广告主对纸媒没有“放弃治疗”。但深究其原因,其实也只是广告主把纸媒当作跳板,主要目的还是在网络上的二次传播。同时也由于互联网界限太广,再大的声音也淹没在茫茫资讯当中,反而纸媒这一媒介因为传统观念的认可与品牌优势等特性,在纸媒上上演一场“意识流”的演出,再用网络发酵传播,确实是一种最为便捷、有效的广告形式。 除了已揭晓谜底“全黑”广告为南方黑芝麻集团为推广新品而刊登外,这则“冷”的广告原来是万达关于滑雪乐园的宣传,而“老中医”广告仍然如坠五里云雾,其广告目的与传播目的仍然不明。而在谜底揭晓之前,有网友猜测,“冷”广告也许是某空调品牌所作,也有可能与服饰品牌有关;而“老中医求职信”被认为是与日前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相关的热点炒作,可能与制药、医疗等行业有关。但无论如何,其吸引眼球的目的确实达到了,但是这样的奇葩广告,真的合适吗? 在互联网并不发达的年代,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性质纯粹,却又依然经典的广告案例,如只有一个开盖声响——“噗嗤”的可口可乐、“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万家乐,乐万家”等只有一句广告词,甚至一个声响的广告,即使从未用过这些产品,却能勾起你我的一些回忆。 反观如今形式百出的广告,更多的是为了吸引眼球,其炒作性质远远大于品牌价值传播。如果说这些只是为了别人记住品牌而传播,制造悬念、以丑代美制造反差,笔者认为这无可厚非。但对整个行业氛围而言,这确实是一种悲哀。 为制造悬念而制造悬念,为哗众取宠而制造猎奇的广告,这与一个完整的,有具体价值传递的广告相比,其实就是微信鸡汤与一本好书的区别。笔者并没有要评价孰好孰坏,而是想表达一种对于价值观念的取舍。不排会有人在读了一篇微信文章后的一刻恍然大悟,改变一些陋习,追寻更高的理想,但相对于一本好书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传达一些经得起推敲的道理,确实相形见绌。 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广告的创意,用一位资深广告人的话来说就是:“无论广告内容多么不堪,只要能创造价值,就是好广告。”但笔者更希望这些愿意投入金钱、精力去做品牌、做传播的企业,能够以一种更高的姿态,去制造更多有深度的广告,实现创意与商业价值的共赢。 由此可见,在如今式微的报纸媒体上,优秀的广告创意依然有着一片广阔的天地。更多报纸广告价格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