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科学刊物——《科学》杂志将于2015年10月25日迎来创刊100周年,同时这也是创办这份刊物的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成立100周年。 今天,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创办100周年纪念会暨上海市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开幕式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科学》杂志编委会主编、中科院院士白春礼在大会上作题为《科学精神 百年弘扬》的主旨报告。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与上海市委副书记应勇出席了开幕式。 《科学》杂志《发刊词》说:“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在中国率先发出“科学”与“民主”的呼唤。白春礼指出,1916年1月,《科学》2卷1期刊出了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的《科学精神论》。这篇文章在中文文献中首次创用“科学精神”一词,并作系统论述。自此,这个词在中国逐渐流传,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常用词汇,并被赋予丰富的含义。 《科学》杂志提倡科普,提出要“激扬求是之心,引发致用之理”,表达了传播科学、求真致善的“科学救国”理想。在创刊号《例言》中,郑重申明“为学之道,求真致用两方面当同时并重”,宣示《科学》要奉行“求真致用”的办刊之道。白春礼说,100年前,在中国,对科学的本质和功能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它表明,中国社会对科学的认识,在一群先进知识分子那里,发生了质的飞跃。直至《科学》创刊,才开始把近代科学看作一个整体,当作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文明来认识,来传播,进而来建制化。正是有了这样一种飞跃,近代科学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文明,才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出巨大作用。 白春礼希望,科技界要学习继承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修身养性,严格自律,戒急戒骄,去浮去躁,秉承求实初心,坚守道德底线,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楷模。 白春礼指出,当前全国正在形成一股“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科技工作者在为这一时代潮流振臂欢呼的同时,更要积极行动起来,致力于促进科技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为全社会、全民创新创业当好先锋、多作贡献。 《科学》杂志由中国第一代旅美爱国青年结成的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协前身)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科学》在中国近代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民族觉醒的深刻印记:首倡横排向右、使用标点符号的排版方式,为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打响前哨战;首举“科学”“民主”为改造中国社会的两大武器,以传播科学为旗帜,开创将科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中国进行传播的事业,开始了国人在现代意义下树立完整科学观的进程。 100年里,《科学》曾两度停刊。1985年,经何泽慧等科学家倡议,在中国科协的关心与支持下,组成以周光召为主编的编委会,得以第二次复刊。作为科普刊物的《科学》,是我国自然科学总论类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全国、上海市和华东地区的优秀科技期刊。 白春礼、应勇和艾宝俊还在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上,为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赵振堂等10名上海市科技精英和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朱健强等10名科技精英提名奖获得者颁奖。 据悉,今年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推动科技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共有50家单位组织了70场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 《科学》杂志方面表示,今后还将把这份杂志办的越来越好,为读者提供一个传播科学知识的平台。更多杂志广告价格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