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李雪凇:十二种沟通情形

2009/3/25 15:55:00 

文/李雪凇(原载《沟通》第5期)

愿望设定为“良好的沟通”,可是总是不尽人意。

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为“沟通”的不理想而感到苦恼。尤其是我们这一群打着“沟通”旗号的人(红鹤沟通、《沟通》杂志、“沟通创造价值”)我们担心自己成为类似于打着“人民”旗号的那一小撮。所以,我们不能“扯大旗,做虎皮”。我们已经从局部中获得了“沟通”的利益,我们就应该沿着“沟通”的大方向继续前进,不应该看到“沿途的风光”就去走一些有趣的弯路。没错,愿望设定为“良好的沟通”,可是总是不尽人意。下面,我举例一些常见的案例:

(一)鸡同鸭讲。指各说各的,丝毫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共同的背景、沟通目的、工具。

解决方案:①鸡变鸭 ②鸭变鸡 ③ 鸡、鸭都用鹅的语言。(有时候,创意人都很年轻,他们和四、五十岁的成功人士目标客户有沟壑)

(二)我想A,说成了B,你听了以为是C,其实是D。误解和误读。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经验中的认知差异。

解决方案:设定讨论的对象和范围,借助共同的经验和资料来作沟通。

(三)给小学生讲大学课。不能完全接受和理解,一知半解,很费劲。

解决方案:加强针对性,有针对才有效果。

(四)填鸭轰炸。信息量过大,不熟悉的知识点过多,接受的“边际效应”差。已经很“撑”了。

解决方案:减少信息量,注意对方生理心理极限。

(五)故意复杂冗烦,把人弄晕。以此,刻意显示高深,实际是欺骗和不诚实,甚至有不自信心理。

解决方案:真佛只言家常话。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诚实,不懂不装懂。

(六)宣教成份过大,不够有趣。全对,但无趣,不吸引人,不合人性。尤其对深受其害的国人丧失效力。

解决方案:先趣后对,寓教于乐。

(七)前言不搭后语,答非所问。逻辑能力差,对因果关系缺乏关注,思维过于跳跃。

解决方案:集中注意力于“原因”,仔细回答“结果”。

(八)看上去很有道理的诡辩。核心手法是“偷换概念”。

解决方案:这个案例很难,首先要辨清是否是“伪命题”,和有无假设前提。

(九)为沟通而沟通,只是礼貌。缺乏共同的兴趣和话题,流于表面的客套,时间长了很累心。

解决方案:试试找茬,吵一架,创造思想深度摩擦的机会。

(十)问一句,答半句。问的人会渐渐失去兴趣和耐心,而答的人其实很多时候不缺乏沟通的意愿,但不掌握沟通技能和胆略。

解决方案:问者要格外关注答者内心感受,让之抛弃顾虑,打开话匣子,可以经常用反问的方式。

(十一)商业论坛上的嘉宾言论:“观点缺乏症”的背后是害怕利益冲突的胆怯。小心翼翼,套话样式话,浮皮蹭痒,谁也不得罪。另一种情形与之相反是“明斗暗合”,故意引入争议,相互攻击,(当然攻击点都是以双方强项有利之处为对象),实则双方互捧为赢,一场大SHOW。

解决方案:放弃充当观众,离开论坛现场。

(十二)搭讪主动方意愿明显,被动方意念正在形成:拒绝和接受。“第一句话”对搭讪方很重要,能否沟通成功,在此一瞬。

解决方案:把创作每一则广告当作“第一次”搭讪。

 

(作者为红鹤沟通机构创办人、董事长)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