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雪凇(原载《沟通》第9期) 北京的胡同小巷。 小时候,我对这样的“名字”格外感兴趣:混堂北巷、大灯子、广雅楼、丁普照、竖街、上真庙、北大街、麻油巷、歪儿巷、烟墩桥、弹琴桥、云浦桥口、砖桥口……还有德昌祥。混堂北巷是我出生的地方,以前巷口有个大澡堂子,是同性街坊邻居的社交场所。大灯子、广雅楼的猪油烧饼和丁普照的蟹黄包是我永远止不住的口水之源。佬佬(爷爷的本地称谓)大清早拿着篮子背着我排队等出炉的场景是无比温暖的回忆。后面这些“名字”都是我儿时嬉戏之处。 “德昌祥”则是佬佬与我交流得最多的话题:家里老字号布店的名字。这些名字不光记载了儿时的记忆和情感,而且其背后的典故便于人们对未曾经历过的历史产生丰富的联想。另外一些名字,我一直没有亲近感,可能是“大却没什么故事”的原因。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尺度过大已让他难以驾驭,更何况一些抽象概念的名字呢:人民路、国防桥、光明桥、幸福路、友谊路。 在长成壮汉的一段时间里,我还记得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多少与我有些关系也有些特点:桃坞路、有斐路、盐埠路、斯大林大街、台基厂、青山湾、河埒口、葑门、干将路、Brighton & Hove、Primrose hill、CamtonTown——当然我住在北京已逾十年,又看了不少书,这里的“名字”我更可以如数家珍。不耽如此,我为这个第二家乡起了不少“名字”。从一九九八年起,我开始从事一种叫做房地产推广的工作,至今七年整。在这些年里,我和我的同侪起了不少有趣名字,下面列举了十二个,一一解来。 (一)“涧桥·泊屋馆”。听上去以为是“剑桥博物馆”,好像跟英国扯上了什么关系,其实不然,看字便知道——“中国意境”的住区。原来这个小区的名字叫“新纪元花园”,我们嫌名字太“空”,把她给改成“涧桥•泊屋馆”。这个名字也激发了园林景观设计师的灵感,给了他们一个方向——溪水石桥边,停泊屋公馆。 (二)韦伯豪。这个名字能给你什么感觉呢?二十一世纪初,正值网络新经济泡沫时期,在中关村大街上的楼房理应和韦伯(Web)扯上点关系。而“韦伯”总是与有学问的伟人有关:“韦伯”大辞典和写资本主义与基督教的“韦伯”。“豪”呢,house(豪宅)。巧的是,这个房地产商姓韦,年龄五十左右,再过几年也许会被人尊称为“韦伯”,他盖的房子,叫“韦伯豪”就更恰当不过了。 (三)理想的拿铁镇。这个名字挺“理想”的。听上去又像是形容词(VeryGood),又象是名词(Ideal)“拿铁”是什么呢?LATTE,一种意大利咖啡,台湾人直译的。这种咖啡,下面是咖啡,上面是牛奶,交界的地方融合在一起。我们用“牛奶+咖啡”的融合来比喻“现代郊区小镇”的生活方式——“现代便捷文明+传统悠闲情境”。后来,星巴克把LATTE这种咖啡由“奶特”改译“拿铁”了,正好在“拿铁镇”深入人心的市场阶段。再后来,我们了解到住在这里的多数人都喜欢这个名字,因为说出了人们心中的生活理想,因为它有些拙拙的(拿了铁锹)、有些酷酷的(拿了铁的镇)、又有些暖暖的(LATTE咖啡)。 (四)人民派对。这是一个名叫UHN的大社区的第二期工程。为了让大社区不致于在市场上有炒冷饭的感觉,每一期工程都要起一些新的名字,让新的消费者注意。“人民派对”就是这种情况。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呢?在CBD工作的人民都很了解PARTY(派对)的生活方式——所以把普通的日子比喻成“天天开PARTY”,是这群人所乐意想象的。这群人还有个毛病,“别把村长不当干部”——喜欢调侃自己。莫受骗上当,这是骨子里的优越感。强调自己的“人民”地位,你可以意会得到这京城的“范”儿?最后再补一句,UHN社区的第二期卖得很好,正应了当初的意愿——人民排队。 (五)Class。果岭里。这个小区大家都听说过吗?2003年在房地产圈人人皆知,竞相来上课学习!Class·班级(初一就学过)!阶级(英文名能形成口传,Cool吧)!有本影响中国有点钱的人的畅销书叫“格调”,说的也是“阶级”的事儿。那为什么中文名字叫“果岭里”呢?果岭,打没打过高尔夫的人都知道的词儿(当然不知道的人,从此也知道了)。里,北京和北方城市的一种街区集合单位,比如和平里、吉庆里。在北京的小区楼盘,大概只能“在地名办的本子上”叫:苑、园、小区或里(英文当然不给注册)。我们把“upper class”里的人都纠集在“果岭里”的“上层建筑中”住了下来。从此北京有的人住在和平里,反对战争;有的人住在幸福里,没有烦恼;有的人住在“果岭里”,天天练习推杆。 (六)朱雀门。在先农坛的西墙外,陶然亭的东墙外,有这么一块地,——“朱雀门”。“朱雀门”是怎么来的?一个买了房的老先生问。我告诉他,这个小区在京城的南门附近,管南方方位之神是“朱雀”。“朱雀”在汉唐以前叫“玄鸟”,到了明清俗化为“凤凰”,只有盛世的汉唐时期叫“朱雀”。“朱雀”来源于中原文化之南的“楚文化”,“楚”当时富庶、瑰丽、婉约、神秘,对汉文化起到重要的影响。“朱雀门”表达了富贵家族的诗礼风范,是对过去中国人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再造。这个名字也深为建筑师推崇,在建筑创作中,中国的意象和韵律得以呈现——可谓“神形兼备”。 (七)褐石。Brown Stone。位于清华之北圆明园东门的小区,地价不菲。为她取这样一个名字,却并非偶然。我们知道清华大学堂最早是美国人创办。在美国纽约西北部(上西区)也有一片与北京相同方位的地域,几个世纪前,在这片地域上,纽约的中上阶层用褐色的石头盖出了连片的住区——现在这片区域被称之为“褐石建筑区”。如果说拿纽约附会北京,略有些牵强的话,其实,“褐石”这两个中文字也极具气度,传达出“内敛是更高明的张扬”。在这个名字上,大家应该可以体会到房地产作为“恒产”的价值感吧。 (八)运河岸上的院子。一片临着运河的别墅区。直白、质朴,任何人都能了解的名字,得来还不易。最初起的名字叫“中国意象”,后来建筑师张永和说不如叫“大象”吧。有的人会认为是Elephant,有的人会以为是BIGIMAGE或是BIG SCAPE。不管怎样,差一点叫了“大象”。 (九)摩码大厦。MOMA TOWER。这是我们办公室所在地,北京朝阳北路。这栋楼原来叫“青春汇馆”,后来我们为了吸引CBD的客人来买,把她改叫“摩码”。取自世界艺术界大名鼎鼎的纽约MoMA(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中文直译。半年后,北京另一个小区也叫MOMA,在东直门——原来名叫“万国城”。由于万国城MOMA宣传力度很大,所以一提MOMA大家都首先以为在“东直门”。 (十)A-Z Town。爱这城。北京有个大开发商叫“首创”,开发了个小区在东八里庄。这是个“综合区”,办公楼、商场、住宅小区、停车场、公园——功能齐全。我们受委托为小区做“品牌”。我们先想到了中国的瑞兽——麒麟。这种神兽由各种动物的特征部位集合而成,神通广大,并能带来吉祥。后来怕“泛CBD人民”都不认这种神兽(认为土气),也怕和日本啤酒有什么说不清的瓜葛,再后来,A-Z Town诞生了。“A-Z”是英文检索系统,既包罗万象,又井然有序,再说北京“CBD人民”的英文水平都不低(即使低一点的人也想“高”)。作为一个综合区,“A-Z Town”特别适合。由“A-Z Town”又发展出中文名字“爱这城”,真可谓“意译/直译”一箭双雕。“爱这城”,爱我们这个城市,充满爱心和丰盛的生活,我们希望如此。 (十一)北京北。最近,我们给北京奥运村边北苑路的一个小区起了个过耳不忘的名字叫“北京北”。意思很简单:北京的北边。当然解释起来内涵丰富得很:北京北派生活,北京住宅指北;“北京北”又正好符合北京对称的城市格局。相信,地铁轻轨延线的这个小区会成为中青年人的偏爱。 (十二)廊和坊。LANG+FANG。这是我这回向大家介绍的最后一个小区。这也是个综合区,位于北京的东南部25km处:廊坊。由于开发商和我们共同的理想是做成一个“大北京的国际人文小镇”,所以这是个充满创意的“未来之城”。这个名字的内涵深刻,但表达简洁:廊(商业区),河(景观带),坊(住宅区)。三个字就已经把小区规划特点说得清清楚楚。再加上“廊”、“坊”都是中国的“建筑与城市”范畴的字眼,再用“和”字把“廊”、“坊”拆开,让人意料之外,却又熟悉之中。你认为如何? 一口气说了十二个名字的意思和故事,有没有对我们的工作有更多了解呢?其实“品牌命名”是一件相当专业的事情,需要经过数据采集、案例研究、文脉研究、概念发展、创意激荡、测试等系统而具创造力的工作。现在市面上项目多、名字多,但大多数没有什么内涵和创意。有的与国外地名生硬附会,有的将古诗词用成滥调陈辞,有的过于故作悬疑,有的又平淡乏味。除了草率对待、缺乏好的创作方法外,对城市缺乏了解和情感,对人文精神的漠视也是形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而创作出好的命名,要把“生成新语汇”当作发展文化的某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