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中国互联网协会、滴滴公司主办的《约租车(专车)模式上海创新与实践》论坛上,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是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的资质许可,滴滴快的也成为第一家获得网络约租车平台资质的公司。 业界认为,这是专车在国内诞生一年多时间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表明了政府和业界对交通领域移动互联创新的肯定和认可,专车也将有望寻得路径走向“合法”。如社会万众一直期待的,由此开始中国的互联网专车将开创一个出行新模式的全新局面。 滴滴快的CEO程维表示,上海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许可证,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颁给网络约租车平台的第一张许可证,无论是对城市出行还是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都将是一个里程碑。“上海模式”也是推动政府监管、市场力量与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解决城市治理难题的尝试,对全国各地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具有示范意义。对上海市政府推动专车合法化进程中表现出的极大魄力和创新举措,滴滴代表所有专车司机和乘客向上海市政府点个赞!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以“敢问路在何方”为题做了演讲,他表示,大城市的交通管理从来都是世界性的难题,而当今移动互联网深刻影响交通领域,政府的服务和管理模式,也面临新的形势。今天上海在做的事情是一个非常创新的尝试,希望在约租车服务上寻找出一条新路径。“积极探索互联网与交通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积极探索具有上海特点的约租车发展模式,既是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要求,也是回应行业企业呼吁、满足市民群众多层次多模式出行需求的重要举措。” 发放首张约租车网络平台经营资格许可,标志着上海市交通委迈出了规范约租车行业发展的新步伐。约租车“上海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鼓励创新,依法合规。鼓励创新,就是要通过创新实现约租车与巡游出租车的差异化发展;依法合规,就是要通过制度规范促进约租车行业健康发展。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认为,第一张专车牌照的颁发,是共享经济在国内落地的一个范例,也是政府在“互联网+交通”的一次创新,是政府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一次改革尝试。政府一方面将新技术支持下的经济共享纳入出行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另一方面鼓励移动互联网和交通行业融合创新,鼓励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平台,有望实现双赢,进而也使得广大消费者获益。 程维表示,专车是有益于社会的,能给乘客带来实惠和服务才是最有价值的。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天有2000万人次打不到车,出行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滴滴快的认为,首张专车牌照将对广大专车司机、乘客以及整个城市出行领域产生积极和正面的影响。不但有助于优化城市交通运行环境、提高行业安全运营水平和提升整个出行行业的服务质量,也将更好的通过专车平台为民众提供便捷、多样的出行服务,乘客可以放心舒心的乘坐专车出行,而数以百万计的专车司机们也可以安全放心的开专车,城市出行将变得更加快捷高效。 “上海模式”允许符合相应条件的车辆接入网络约租车平台,这是经济新常态下上海政府的创新之举。据悉,“上海模式”除了要求平台方具备企业相关资格和所在地的服务能力外,还需获得互联网业务资质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平台数据库接入监管平台,注册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大陆境内等。而车辆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营运证,司机也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从业资格上岗证。 滴滴快的方面透露,将尽快给符合条件的车辆和司机颁发相应资质。据了解,平台将统一购买营运性的交通事故强制责任险和第三方承运人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和乘客意外伤害险,每车最多能提供600万的保额。司机方面,约租车公司对其年龄、驾龄、过往驾驶记录等设置明确的准入条件,建立培训制度;服务方面,约租车公司对接入平台的车辆和司机,进行严格的安全核查,建立健全服务规范,设置乘客投诉渠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教授表示,上海交委向滴滴快的颁发国内第一张网络约租车经营许可证,此举可以同当年杭州政府支持阿里巴巴相比,也为政府保护先进生产力树立了典范。历史证明,谁对生产力好,生产力就会跟谁走。在各地十三五期间面临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的关头,上海市的做法对其他城市将产生良好示范作用。“上海曾失去过阿里巴巴,这次抓住了机遇,我看好上海”。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研究院院长张国华认为,上海市交通委此举是共享经济一次具有历史性突破意义的创新,作为一个政府在新的技术、服务领域与企业合作监管方面的样板,必将对于全国各地交通部门在专车合法性与企业合作监管方面的探索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从更深远的意义上看,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当下,创新驱动成为国家发展的主动力,创新不是政府管理出来的,而是在政府营造的大环境下,由个人、企业、非政府机构创造出来的。只有给市场以充分的空间,才会有更多的创新问世。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认为,首张专车牌照是交通主管部门运用“互联网+”思维处理“专车”问题和以具体行动推动“互联网+交通”落地的最好体现,既契合了专车业务的互联网特征,同时也能较好的推动专车监管的问题。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