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丁俊杰:广告教育如何顺应新媒体变革

2016/4/22 11:16:00 

  中国广告产业发展迅速,而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也在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到底高校的广告教育应该着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企业如何与高校更好的互动和融合,共同推进高校的广告学科教育,企业应该有什么样的用人机制以让高校培养的广告人才能够学以致用,这是大学、广告公司、传媒企业和品牌企业都关心问题。

  高校积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最近几年,数字媒体和数字营销迅速发展,对整个传播生态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很多公司也都希望引进懂数字媒体和营销的人才,那么高校在这样的挑战下是如何应对的呢?

  丁俊杰院长分享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应对策略,他提到,传媒大学首先从机构上做了应对,第一,专门成立了新媒体系,除掉培养自己的学生以外,也为其他专业提供新媒体相关课程和专题讲座;第二,在5年前成立了新媒体研究院,以研究成果的方式,对新媒体开展全面的研究和产学研的互动。

  应该说,这几年很多高校都纷纷成立相应的学院或者系,或者开设相关的课程,以满足业界对于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丁俊杰院长认为各个高校的立足点略有不同,例如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和数字营销的教育,主要基于媒体和传播的视角,而有的高校是基于营销的视角,还有的高校是基于技术的视角,但是大家围绕的核心还是新媒体的发展。而与以往的学科和课程不同的是,新媒体与业界结合的相对比较紧密一些,同时,从事新媒体教学和老师相对来说都比较年轻。

  新媒体是对旧媒体的丰富而不是替代

  现在在媒体和传播界,有比较集中的争论,那就是新媒体来了,传统媒体和传统营销就过时了。丁俊杰院长认为,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广告边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营销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告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新边界也应该紧随其后,的确应该交给我们的学生,但是,丁院长提出了一个,那么大家都在鼓吹新方法和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新的前提一定是旧,然而,新方法对应的传统方法是什么?新技术对应的传统技术是什么?要厘清这个概念,才能正确的去认识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价值。这个观点应该说值得整个传播业界去思考

  丁俊杰院长指出,作为广告教育,应该把不变的东西教给学生,因此,要在变与不变的基础上架构方法,不能全盘否定,新媒体只是相对的概念,如果不能把握好这一点,就是新媒体教育的失败。

  他提到几点在整个广告生态和教育界应该认识到的东西:第一,广告传播和营销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价值不能改变,新媒体和新技术只是手段,一定要对行业的地位、理性的思考;第二,广告当中一些本质的东西不会改变,广告创意和创新是不变的,创新的理念,与生俱来的创新性不会改变。第三点,广告在营销中,消费者至上,观众至上,不论是大众还是分众,单向传播和互动,对消费者的互动的尊重,这样的一些理念没有发生变化,而且,在新的时代,这样的理念更加被强化了。

  丁院长的观点很好的回应了当下很多企业在传播上经历的过程,新媒体新技术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企业对于数字媒体和数字技术高度热衷,甚至盲目投入,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家更多由回归到传播的本质,更多考虑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的整合、融合与协同。

  因此,丁俊杰院长提醒广告教育界和传播业界要有继承的观点,万变不离其宗,广告的看家本领并没有发生变化,不知旧物何以言新,新媒体对于旧媒体是丰富的过程不是替代的过程。

  同时,丁俊杰院长特别强调,新未必一定好,旧未必一定不好,好与不好,标准是合适与合用,合适,是指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相匹配的理念就是好的理念;合用,能为企业带来发展的就是好东西和好方法。

  优秀的人才首先是基础要扎实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寻找优秀的人才,而作为企业经营重要的一环,广告传播专业的学生,自然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但是很多企业都在感叹,找到不到优秀的人才,但是,每年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也有很多毕业生感叹找不到合适的单位。

  如何改变这当中的差距?丁俊杰院长认为,业界对学生的需求不一样;比如,公司实力不是很大的,希望招到的学生上手就能干活;实力大的公司,培训体系是完整的,则需要专业基础和知识好的学生,但是,无论是看理论、基础还是专业,一定要有一个平衡的综合的考量。

  丁院长建议,作为用人单位,招到好的人才,首先,要看学生基础知识;第二,看思维能力和习惯;第三,对这个行当的了解多少,是不是习惯,是找工作,还是结合事业专业找工作;第四,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高校的广告教育的质量呢?丁院长结合这些年走访各个高校的经验总结了几点,第一,看教师队伍;第二,看用的什么教材,好的培养体系一定是要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未来才能走得更远,而不是看短期内的技能。

  有很多业界在用人的的时候就感叹,招来的学生不掌握新技术和新媒体,高校也为了迎合业界,不断的灌输学生的新技术和新媒体的一些新方法新工具。但是,丁院长提醒,基础不牢靠,地动山摇,他认为,新技术的东西,大学4年,用1年到1年半来学习就够了,但是其中的3年左右,应该把这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牢。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思考如何用人,找人,因此也高度关心如何吸引到好的人才,丁院长认为,一个是最基本的底线薪酬要具备;第二是公司声望与对人的期待关切和尊重一定要足够;第三是个人成长台阶要具备,不能开空头支票。而优秀人才的核心是学习能力要强。

  企业界要与学界深度融合

  现在很多企业都非常关心如何与高校更好的互动,以找到更好的人才,对此,丁俊杰院长也提出了几点针对企业的建议。

  他认为,第一,可以实行实习生计划,让实习生参与实践然后进行选拔;第二,到院校做宣讲,面向学生推销企业,介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开放平台投简历。以上其实都是现在很多企业的常规的招聘的做法。丁院长建议,单是这两种方法是不够的,还有一些方式可以探讨。

  作为广告这样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业界应该把自己最精华的讲座或者课程镶嵌到整个高校的课程体系当中,学生非常欢迎这些课程,但是,业界的人不要到高校讲完一个讲座就走,像蜻蜓点水一样,而是应该以一个教师的角色融合进去。比如,现在很多业界的讲课都是热闹完就走了,然而学生希望的是深度的互动,因此,业界应该近距离的参与到教育中来。丁院长建议,可以设立业界导师的概念,业界的一些人有这种职责也有一种担当,可以实行双导师制。这样不仅培养的人很合适,同时这些学生也能衍生生成关联到你想要的人。

  丁院长提到,现在中国有400所高校办有广告专业,既缺老师,课程也不合理,业界可以参与整个教育体系的建设,他建议如果业界的大佬有80%精力在做业务上,20%的精力在教育界的参与中,收获不止是我们个人的收获,意义是非常大的。

  丁院长认为,当前的广告教育与广告业界的脱节是很大的,但是,教育与业界也需要保持合理的距离,教育必须与业界保持一定的距离,太近了,缺乏教育的独立性和学术的客观性,而教育却需要业界的共同参与,现在很多学校大多都没有业界的经验,照猫画虎,课堂效益很低,业界参与的低,老师教起来也很难。因此,教育不能画地为牢,必须业界和学界互动,才能养大鱼,业界结合互动才能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