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与传播工程”首期落成,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公益性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资料图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时代课题,它是马克思主义客观真理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必要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现代传媒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传播方式,分析并把握的关系,是探寻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需要。 现代传媒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意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人民群众所了解和掌握,最终成为人民群众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通过一定的传播方式才能实现。现代传媒蓬勃兴起,大大促进了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这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空间范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方式方法。现代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加强了全社会的关联程度,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都能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等平台实现信息沟通和共享。与传统媒体相比,现代传媒不仅在知识群体中运行,还能覆盖广大的普通群众,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空间范围得到了拓展。 其次,加强了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互动性。现代传媒技术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增加了信息传递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种现代信息传播机制,塑造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习惯。具体来说,一是保障了信息传播主体的自主性。人民群众有权自主发布和获取信息,并能根据自身的需求集中搜集特定的信息。这种信息传播机制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自发传播,能够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率;二是增强了传播过程的互动性。传统媒体通过电视、报纸、书刊等方式进行的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播,难以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网络等现代传媒方式则给人民群众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手段,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可以即时达成互动交流,有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质量。 现代传媒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 现代传媒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信息量的增加、信息内容的多元化、传播主体的复杂化等,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 一方面,由于信息传播自由度的提高,使得各种不准确的信息或虚假信息也得到传播,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现代传媒技术中,互联网无疑是影响最为深广的信息平台。使用互联网的人群极为复杂,信息的生产和传播门槛较低,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同时,随着互联网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逐步形成了一种与传统媒体语言相区别的网络语言。这种网络语言的规范性、严肃性和准确性都大大降低,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面临信息失真和信息干扰等问题。 另一方面,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往往采取极具隐蔽性的方式,进行不良的或非法的信息传播,散布西方的价值观念,反对马克思主义。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 现代传媒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 现代传媒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的机遇大于挑战。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创新的理论体系。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走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实现途径。 第一,加强对现代传媒技术的掌握,积极参与现代传媒制度的构建。现代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是基于新的信息技术而建立的,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信息传播方式的特点。例如,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技术,就直接塑造了信息传播方式的互动性特征。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对新技术必须保持高度的跟踪关注并及时掌握,从而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有效性。 第二,高度重视网络语言、手机语言等影响巨大的话语体系。现代传媒技术和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平台,而有效的传播话语则是大众化的直接工具。并不能因为网络话语的规范性和严肃性程度较低,就仅仅采取批评或忽视的态度,而是要充分重视网络话语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参与网络话语的塑造和使用,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马克思主义传播。 第三,大力建设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网站群,建立马克思主义信息库。鉴于现代传媒难以审核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建设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门户网站,建立准确翔实的马克思主义信息库,以自身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来消除失真信息和虚假信息的负面影响,是当前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