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线的稿件多了,新鲜活泼的短稿多了,优秀新闻作品多了,这“三多”概括出《天津日报》版面的新气象。 从去年8月以来,《天津日报》党委会、编委会按照中宣部等部门的部署,认真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体员工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写出了一批清风扑面的新闻报道。截至目前,《天津日报》及所属的都市报《每日新报》、《城市快报》,共开设了十余个“走转改”专栏,发稿达600多篇。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在《天津日报》采访时发现,该报在“走转改”中展现出的新风新貌,归因于“抓得实”、“参与广”、“有深度”。 实:建立考评体系 在该报编辑部,记者看到21张从去年8月到今年4月期间报社党委会和编委会制定的“每周日程安排表”。记者拿出其中一张,是去年11月15日的,表上是这样写的:赴蓟县参加“走转改”活动,领队是《天津日报》总编辑王宏,参加人员是由新老记者组成的采访小分队,地点是蓟县罗庄子。再仔细观察,每张安排表上都明确了报社本周“走转改”活动的具体安排、带队领导、参加人员、时间地点以及任务要求。 为使“走转改”活动落到实处,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天津日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科学考评体系,包括每日评报打分制度、月评好稿制度以及年终评优制度。近一年来,考评体系与“走转改”活动紧密联系,坚持每日评报、月评好稿,并在报纸内部办公系统公开,供大家监督讨论。还对记者编辑的“走转改”活动进行量化,不但每月公开记者发稿量、好稿量,同时将记者编辑的联络点、联系人、蹲点次数等信息数字化、表格化,从而掌握每位记者编辑的走基层动态,及时总结不足。与此同时,报社在年终优秀编辑记者评选、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推荐、天津市好新闻及中国新闻奖的推荐中,也均向“走转改”稿件倾斜。 广:全面全员全程 《天津日报》党委会、编委会认为,“走转改”不是党报的“独家行为”,而是各层面媒体“协同作战”,但在具体风格、内容上又要有所区分。《天津日报》体现党报职责,所属的《每日新报》体现亲民性,《城市快报》则体现服务性。各报在“走转改”活动中达成共识,一是以《天津日报》为引领,各子报、网站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报道方案;二是“走转改”不是新闻采编一肩扛,而是各部门相互配合、多管齐下。 该报组建的青年编辑记者小分队,由报社组织人事处和行政管理中心承担培训任务,两部门将这项培训与“走转改”活动紧密结合,收到了良好效果。思想政治中心也与采编部门联合,将“走转改”活动与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最后,把开展“走转改”活动延伸到推崇“走转改”精神。这样,“走转改”不再限于几个栏目的稿件,而是贯穿所有版面、所有新闻,深刻影响编辑记者采访作风、写作文风的系统工程,提升了整个党报集团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因此,《天津日报》的“走转改”活动做到了活动参与的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即报社及所属子报、网站全面开辟“走转改”专栏;“全员性”即从社长、总编辑、编委会成员,到各部门主任、各子报负责人,再到一线编辑记者,从采编部门到行政管理部门、思想政治中心、广告部门,全员建立联络点;“全程性”即从组织策划、调研采访到编辑出版,全程贯彻“走转改”精神。 深:亲见亲闻亲历 “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天津日报》和《每日新报》、《城市快报》的深度报道增加了,更加吸引人了。”这是来自读者的赞誉。 纵观《天津日报》及其子报“走转改”专栏发表的各种体裁的新闻作品,报道主题都是百姓关心的大事小情,涉及公交医疗、社区养老、保障房建设、农村“菜篮子工程”等方方面面,不论新闻大小,都是记者亲见亲闻亲历,且更加注重深度挖掘和社会效果。 该报青年编辑记者小分队赴蓟县花果峪村蹲点采访,发现当地不通柏油路影响山民致富,《天津日报》连续发表了《门前的路,为何如此坎坷》、《“一个共产党员”的义举》和《踏平坎坷是坦途》系列报道,记叙一位“共产党员”的义举。《每日新报》策划的“食品安全大家看”,带读者参观主食厨房、放心菜基地,通过开放式的参观和聆听,解答百姓心中对食品安全的疑问。因为在深度上下工夫,《天津日报》“走转改”专栏报道,屡屡被该报考评小组作为“范文”点评,其中近八成被评为月评好稿;在刚刚参评的天津市新闻奖作品中,《天津日报》推荐的“走转改”专栏作品,比例超过七成。还有不少新闻作品,受到天津市和中宣部领导的好评。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