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拥有10多万固定读者的《金融时报》德国版头版整版全黑,只留下这么两个无奈的德语单词,仿佛是对报纸连续赤字的自嘲。“最后一期!”2012年12月24日,《新闻周刊》在封面上如此公告,黑白色的美国纽约大厦照片为底。这家87周岁的老牌纸媒前年已被以1美元的价格转手。 纸质媒体撤退 数字媒体进军 纸质在撤退,数字却在进军。美国在线赫芬顿邮报传媒集团上月牵手世界最大新闻机构之一朝日新闻,策划推出日文网站。此前,该集团已经与英国、西班牙等五国主流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2005年创办的《赫芬顿邮报》观点博客新闻社区去年已经实现了3000万美元的盈利,其点击量超过了《纽约时报》(Newyork Times),2011年2月被美国在线集团(AOL)以3.1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整合成为今天的美国在线赫芬顿邮报传媒集团。“这次合作反映了我们邀请更多的声音加入我们日渐壮大的国际对话中来的承诺。”创始人阿丽安娜·赫芬顿表示。据报道,与中国合作推出中文媒体的计划也在筹备之中。 线上线下大相径庭的经济状况并非个例。E市场、皮尤等多家数据公司的报告均显示,2012年,纸媒的广告收入持续下滑。而Facebook、Twitter等新媒体公司的广告收益已经实现反超。在中国,纸上线上的发行量对比相对和缓,市场表现却也日渐分化。群邑媒体、昌荣传播等多家传媒公司的广告市场报告均显示,2012年国内杂志增长放缓,报纸持续萎缩,并会在今年进一步下降。互联网媒体广告的增幅则赶超了报纸,增势强劲。然而,当我们谈论报纸生死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盈利的转型 “新”闻的开端? 收费,一直是困扰纸媒转型的一道坎。默多克因坚持收费阅读广受争议。然而,这并非《The Daily》一家独有。只不过,在费用选择模式上可能会有更多选择:如对印刷版订阅用户数字阅读全免费,对其他用户部分免费。付费查看更多内容成为一种流行的方式,为《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媒体所采用,目前来看,订阅情况还不错。而《华盛顿邮报》也在上个月传来电子版收费的打算。 亏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盈利模式真的是这个老故事的唯一视角么? 事实上,数字新媒体的强劲势头不仅仅体现在盈利上,更逐渐显现在纸媒引以为傲的内容领域。去年4月,揭露华盛顿政坛秘闻的政论网(Politico.com)和《赫芬顿邮报》获得新闻报道领域的奥斯卡奖——普利策奖,这是该奖项2008年放宽获奖媒体类型以来,第三次颁发给网络媒体。在中国,指向特定读者群,提供深度知识的新闻博客群,如虎嗅网、36氪,也是一片热闹景象。 报纸是一张新闻纸,纸仅是载体,新闻为首。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信息充斥身边时,读者所要探寻的,就是“深度了解,而并不是浮光掠影(Everything of something,not something of everything)”,2012年12月19日,“创业新闻学”创始人马克·布里基斯在清华大学的讲座上如此评说。追求好的新闻内容,其实就是以之推动盈利。“谁拥有了独特的内容,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主动。目前看似投入成本不菲,但从长远看,未来的利润是属于掌握资源者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在论文中总结道。更多最新新闻报道,敬请关注广告买卖网。 内容的互动是另一值得关注的趋势。《The Daily》的死亡,据马克·布里基斯分析,一大病因就是忽视了社交网络。而在中国,人人网、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络的新闻互动中,传统纸媒也逐渐发力。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