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试析生活服务类周报如何做成主流大报

来源:《传媒》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25日 14:14 

   《大趋势》作者约翰?纳斯比特曾说过,未来趋势之一就是报纸文化逐渐消亡。他说的是我们看报纸的习惯逐渐消亡,关于这一点,《渝州服务导报》也日益感受清晰。近一年来关于报纸是否会消亡的争议不绝于耳,笔者认为报纸并不会消亡,新闻更不会消亡。在现代社会,人们要了解社会必须通过传媒,只是人们接受资讯的载体或平台发生了变化。

  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需重新定位

  在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下,不仅是报纸,包括电台、电视台在内的传统媒体都需要重新定位,具体来说有如下趋势。

  其一,报纸精英化。都市报的辉煌走到尽头,都市报的信息快餐很快将被网络、手机媒体取代。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曾说,以2005年为拐点,传统报纸停下持续多年的上升脚步,进入一个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网络媒体的临界点和报纸的拐点同时出现。报纸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加工、深度解读,最终报纸会走向精英化,未来解读性报纸将远离老百姓,走向精英人士,所以报纸的规模(发行量)会缩小。

  其二,电台小众化。在电视的冲击下广播本来已经萎缩,是私家车拯救了电台。如增加1000万私家车,就增加1000万新听众。最火爆的音乐台、交通台发展,都跟私家车相关。但广播几乎是区域化的,很难全国覆盖,因此电台必定是小众的。目前全国有1988套广播频道,还可发展更多套,进一步小众化。

  其三,电视娱乐化。四大电视台“花旦”,湖南、浙江、江苏、安徽,其节目全部是娱乐为主。报纸生来为新闻,电视生来为娱乐。没有好的娱乐节目,电视无法兴旺,娱乐化已成为电视台的基本战略。

  在传统媒体日益受到新媒体冲击的情势下,生活服务类周报在经历多年的反复后(类似电台的发展轨迹),今后反而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因为生活服务类周报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小众化、娱乐化的,后来又逐渐增加了精英化。可以说,生活类周报兼具了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转型特点。

  从《渝报》改版看全国周报

  《渝州服务导报》(以下简称《渝报》)创刊于1999年,是重庆最早创办的生活服务类周报。《渝报》面临的很多问题不仅是重庆周报的问题,也是全国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共同问题。

  第一是定位不清。都针对都市白领,但这个人群跟电台一样,看似小众,实则也是大众。锁定都市白领中的哪部分人群,这是每个生活服务类周报都面临的问题。《渝报》自创刊后定位就不停摇摆,所以才会让《新女报》后来居上。《新女报》至少在“女性”的符号上标识明显,因此在百货卖场、美容整形等行业广告上吸附力显著,但吸附房产、汽车、3C等行业广告明显弱势。在重庆后来也出现了很多专业性周报,如《旅游新报》、《健康人报》、《人居周报》等,但发展情况都不是很好。

  由于中国转型社会的阶层断裂,很多报纸都面临定位困难或者自相矛盾的问题:如果选择大众化,75%的工农大众最缺乏消费力;如果选择精英化,8%的社会精英、党政干部、企事业主管,人数太少,社会影响小;如果选择都市化,针对白领,这个群体又不关心政治,缺乏主流影响。而在重庆,这种断层更为严重。2009年12月,重庆社科院一项课题研究表明,重庆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呈倒“T”字形。构成倒“T”字形结构中的一横是庞大的农村社会阶层,而一竖则主要是代表规模不大的城市社会阶层。这反映了重庆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城乡二元分割现实。

  可以说,如果在重庆做一份纯粹的高端精英周报,结局肯定是一个“死”字。如果锁定都市白领,则必须增加意见领袖和行业精英的声音,否则报纸的影响力始终做不起来。因此《渝报》2009年7月21日全新改版,兼顾了两者,基本解决了定位问题。编辑理念是“城市潮 生活家”,一份重庆时尚生活消费指南,既有时尚潮流生活引导,又有本地吃喝玩乐资讯。读者锁定为30岁左右的都市白领,主要以80后为主,兼顾部分高端读者;在内容设置上除了生活服务类周报常规的内容设置外,增加了商务类报道和行业报道的分量,以吸引高端读者和男性读者;在纸张印刷上,封面铜版纸,内页轻涂纸,套袋,外观精美,整个报纸的品相很好。可以说除了开本外,形式上也很杂志化,但内容又不失报纸本身的报道性。

  《渝报》的改版方向符合全国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发展方向,即通过内容结构调整,来锁定都市白领中30岁左右主流消费人群。改版三个月后,《渝报》请第三方市调公司进行的读者市场调查表明,《渝报》在原先奠定的读者结构基础上男女比例调整为34:66。相应的房产、汽车等行业广告明显增加。

  《渝报》的模式与《精品》殊途同归,如内容、男女比例、广告结构,也易于异地迅速复制。

  第二是双转问题。所谓“双转”,一是体制转型。2010年,除时政类报纸外全部由事业单位转型为企业,《渝报》继《新女报》之后,也进行了体制转型,为《渝报》在未来的竞争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形态转型。以前都是单一媒体,多媒体全方位传播资讯是全球大势所趋。《渝报》也已涉足,但在报纸网站和手机报的盈利模式方面,传统报业大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处于摸索阶段,在此不赘述。

  跨区域战略合作是未来发展之路

  传统媒体特别是日报因体制的原因很难实行跨区域的合作,但面对新媒体的不断冲击,这个禁区迟早会有冲破的一天。而周报率先打破了这个禁区。

  2009年,渝报实现改制,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由《重庆商报》社主导,引入现代传播集团、都市传媒连锁机构注资合作,合力打造《渝报》,强大的资源背景让这份拥有9年历史的城市周报和过往迥然不同。

  跨区域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渝报》从体制、领军人物到团队的问题,进行股份制改造后,《渝报》市场化程度极高,能够以极其灵活的姿态,应对残酷的传媒市场竞争;而《周末画报》则派驻了一批在杂志领域里的精英人才,其中包括《渝报》总编辑的派驻,不仅带来了全新的办报理念、设计理念,同时也带来了超前的经营管理理念,而都市传媒把其重要骨干以及全国28个城市长期积淀的广告客户资源全部贡献给了全新的《渝报》。这样强大的资源背景和资源平台,建设一个出色的新《渝报》也就顺理成章。

  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有着3000多万人口。重庆蓬勃发展的态势是显而易见的,在报纸、电台、互联网媒体多维叠生的重庆媒体生态中,一份周报,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定位,未来能够填补日报在新媒体冲击下出现的缺位,找到它的生存空间。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