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近日宣布将Adobe Flash广告自动转换成HTML5格式,方便谷歌的广告主将广告送达更多用户,即使其终端使用的设备或浏览器不支持Flash,也可以看到广告主的内容。 好像一时之间,Flash就变成了明日黄花。 “Flash”这个词语,在许多人眼中几乎等同于“动画”的意思,Flash制作,也是当年学校电脑课兴起之初,老师们的必教课程,让画面动起来,在当时真的还是一件蛮潮流的事。可是现在,随着HTML5的兴起,Flash的江山,迅速土崩瓦解,如果你以为Flash会被HTML 5拍死在沙滩上,就是单纯的技术更迭,那就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 “表面上都说啥技术,啥标准原因,其实实质原因都是商业因素。”这是当年有人评价iPhone与Abode之间的Flash大战时的总结语。 众所周知,Flash的亲爹是Macromedia公司,后来被Adobe收购的,Adobe公司主要做的就是图像软件这块儿。而flash当年能大火,主要是因为弥补了微软IE的短板,“Flash是由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交互式矢量图和Web动画的标准,现在已经被Adobe公司收购。通常意义上Flash是指被大量应用于互联网网页的矢量动画文件格式,由于其使用向量运算的方式,产生出来的影片占用存储空间较小,所以非常适合用来制作包含有各种图片、视频、音频的网络内容。当然,同样可以作为软件界面系统、游戏界面、网站界面等来应用。” 当年风靡一时的“偷菜”网页游戏,还有在线视频网站,譬如土豆,都是基于Flash而发展起来的。 当业内标杆的坏处之一就是大家都紧盯你的宝座,以便随时拉你下来,换自己上位。就在Flash独占鳌头的时候,想拉它下马的人也不少,最著名的就是乔布斯,在2010年,苹果和Abode的口水战不断,一度对簿公堂,乔布斯甚至列举了Flash六大罪状: 1:尽管Adobe Flash技术广泛流行,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开放的,因为它完全被Adobe控制,也只为Adobe而存在。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Flash技术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2: 75%的网络视频使用Flash。但几乎所有的视频都有另一种格式——H.264,iPhone、iPod和iPad支持这种格式。 3:Flash是导致Mac死机的原因之一。我们不想为了Flash,降低iPhone、iPods和iPads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在iPhone上H.264视频可以播放十小时,而用软件解码只能播放不到五小时。当网页使用H.264对视频再编码时,它完全可以不使用Flash技术。 5:Flash是为电脑和鼠标设计的,而不是手指控制的触摸屏。 6:Flash是一个交叉平台开发工具。让开发者为iPhone、iPod和iPad开发出最好的应用,这并非Adobe的目标。让他们为交叉平台开发才是其目标,而且Adobe在增加苹果平台应用方面十分迟钝。 表面看乔帮主一身正气,Flash技术似乎真的就是一无是处,就是不适合移动终端,但实际呢?“苹果不肯开放Flash,是因为Flash本身也可以开发各种应用,直接跟App Sotre会相冲突,而且以前确实Adobe也有过Flash App Store。”乔布斯又不是慈善家。 Abode也不是吃素的,当时的Adobe CEO表示:“苹果选择封闭 我们信赖开放系统”。不论是寻求法律保护还是搞舆论攻势,其目的不外乎就是要维护Flash的标杆地位,留住自己的用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但行业标杆挡住的可不止一个乔布斯,微软的Sliverright推广得不如意,原因之一就是Flash的太过于成功。看到Flash如此的借助自己的浏览器上位,微软实际上并不是那么高兴。2006年微软发布了类似Flash技术的Sliverright插件。 虽然有竞争,不过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微软尚不能明面上与Flash决裂,IE需要Flash,甚至在前两年推出的Windows 8与Windows RT 中的IE10内也选择默认启用 Flash。微软向Flash靠近的原因还是HTML 5迟迟不能成熟,而Flash的用户体验却得到了很大改进。它自己发布Sliverright又不争气,在2012年,微软关闭了Sliverright的网站。微软任然需要Flas来帮助自己站稳浏览器市场,商场如战场,有利益就可以合作! 至于谷歌为何踢开Flash,那就更简单了,有评论指出“如果HTML5得以普及,一大批基于浏览器的应用程序出现的话,那时候谷歌云计算的理念或许会真的得以实现,也会对微软固有的桌面软件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事实上,谷歌早就开始推动Flash向HTML5的转换趋势。早在2010年1月,该公司旗下的YouTube曾发布测试版HTML5播放器,最近又将默认格式由Flash调整为HTML5。 从Flash 到 HTML 5,大佬们忙着定标准,争的是风起云涌,但对于我们普通用户而言,竞争者越多,得到的实惠越多,无论谁上马,产品好用才是硬道理!更多广告新闻观点请继续关注广告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