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郭静:互联网公司在电影院的“机器大战”

来源:百度百家  发布日期: 2015年7月27日 15:46 

  当资产过剩后,互联网公司们就开始了他们的强势扩张之路,当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完善他们的产业链路径,让搜索、电商、支付、生活等有一个好的输出窗口,近两年来,BAT等互联网巨头就没有停止过扩张的步伐。

  电影作为广大用户的娱乐需求,不可避免的被BAT等互联网巨头们看上,顶端对各大影视制作公司进行投资布局,末端,从用户身上出发,极力吸引用户使用他们的平台来观看电影,还有一点是,被消费过的电影二次流向各大网络视频网站,扩充视频网站的内容库,就算没有票房,广告方面也是不菲的收入。

  据我观察发现(作者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日前苏州的多家电影院大厅均摆放了多台“取票机器”,用户通过互联网公司的各个平台选座购票以后,直接在机器上就可以取票,无需排队购票,同时还能获得节日优惠,价格要比各大影院的会员都要优惠不少。

  从上图可以看出,依次为淘宝电影、大众点评、格瓦拉、猫眼电影、网票网、时光网、微信电影票、百度糯米的取票机。很难想见,一个小小的大厅居然要容纳如此之多的取票机,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互联网公司在电影市场的竞争之激烈,就差直接打架了,这一排取票机看过去,就像等着被翻牌子似的,互联网公司的低姿态和某些素质极差的电影院客服们形成鲜明的对比,没有感情的机器反而比质量参差不齐的客服强得多。

  “机器”的必要性是什么?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各个行业的O2O都开始走向精细化,而不是当初的一窝蜂喊口号,从各自细节部分均开始了向O2O落地的步子走。电影走O2O路线,已经由最开始的只能提供团购服务,到直接可以选座购票服务,同时用户,电影院方面,双方也能很好的适配,互联网公司和电影院的系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对接。

  “机器”的价值在于,让互联网公司和电影院之间促成O2O合作进行更落地的融合,用户在淘宝、格瓦拉、猫眼、网票网、时光网、微信、百度糯米等平台上购买电影票以后,直接使用机器取票,无需再次排队去柜台取票,这样能节约很多时间。

  这方面我的体会特别深刻,节假日电影院人满为患的情况下,单独从一条网购的队伍里取票,要是遇上机器故障,那就更麻烦了,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电影院的机器经常出故障,互联网公司们可以考虑直接从硬件上帮助电影院。所以,这种直接在取票机上取票非常便捷,和电影院的普通用户分开取票。

  从系统的统一性来看,取票机也是互联网一条龙服务下来的,无需再通过柜台的方式,8台机器,相当于多开了8台取票窗口,大大提升了取票的速度。互联网本身就是促进线下节省流程的,早些年的团购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机器的出现则帮助用户和电影院忙,从流程上节约彼此的时间。

  “机器”们在争夺什么?

  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关系非常强烈,上面一字排开的电影院取票机绝对不是生硬的机器排列,它们并不会相安无事的彼此就这样安放。“机器”们的背后是各大互联网公司,它们在争夺的是什么呢?

  (1)对互联网公司自身产业链的多元化输出,不能只是工具。如果说早期的BAT们希望自己是搜索世界的王者、电商世界的王者、社交世界的王者,现在的它们绝不满足于此。用户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其并不仅仅停留在搜索、电商、社交方面,用户还有更多的需求,搜索、电商、社交自身又可以延伸出很多多元化的需求,用户需求上,这三者有交叉点。

  所以,从最终效果来看,BAT们在电影院摆放各自的取票机,是为了能够让搜索、电商、社交在电影这个节点上能够满足用户在该场景下的需求,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搜索、电商、社交本身。

  注意,互联网公司们的野心并不是要彻底侵占整个电影市场,其真正的价值是让用户能够在搜索、电商、社交这三者上找到电影的场景需求,满足用户在该场景的需求即可,谈不上颠覆,更确切的说,是完善用户需求,他们和电影院的关系是彼此相辅相成的,千万别认为人家是要争个你死我活,真要争的,是互联网公司之间的争斗。

  (2)互联网公司自身产业链大融合。用户使用百度搜索后,用户百度糯米团购,再用百度钱包支付,这是百度的主线;用户使用微信娱乐,再选择微信电影,再用微信支付,这是腾讯的主线;用户用淘宝娱乐,再选淘宝电影,用支付宝支付,这是阿里的主线,美团、大众点评、格瓦拉则是各个垂直领域的产业链完善。

  电影自身就是用户极其需求的娱乐项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的数字显示,2015年1-3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为96.63亿元,除电影院外,电影内容在视频网站上的二次流入流量也颇为不菲。百度旗下有爱奇艺PPS、腾讯旗下有腾讯视频,优酷的背后则有阿里巴巴,所以,电影自身的价值是非常大的。

  “机器”们满足用户需求是假,真实的目的,是为了各自母公司服务,这才是最终要争夺的,即互联网公司之间的争夺,它们都在尝试从自身产业链向外延伸,达到引导用户在互联网电影需求的主流模式。

  “机器”没有未来

  对于电影院来说,“机器”的价值在于解决用户互联网购票的验证需求,有了纸质票验证,才会有“机器”的作用,否则这台“机器”可有可无,恩,其实也是很占空间的说,8台机器,怎么着也有10个平米吧,一间奶茶店没了。

  在票面验证方面,互联网公司和电影院之间的验证没有达到一致,所以才有了纸质票面的验证,不然,用户通过二维码的方式就可以直接验证,无需去取票了,网上购买后直接可以扫描,无需用纸质票证来扫描。

  可以想见的是,未来的电影院验票方式肯定会有二维码形式的,非必要纸质方式的验证,电影院的验证系统和互联网公司的生成系统能够达成一致,就可以直接了,取票是一种非常不互联网的方式。

  应该说电影院取票机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彼此验证方式不统一下妥协的存在方式,“机器”是没有未来的,太累赘。

  现今最大的问题是,互联网平台太多,用户选择的方式太过分散,电影院要和众多的平台达到验证方式一致,颇为不易,电影院前台们的电脑都如此烂,开发出这种比较现今的验证软件,需要时间啊。当然,我们也要相信改变的力量,一旦有电影院尝试这种模式,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院选择互联网一体化的模式,祛除任何多余的步骤。

  继各大互联网公司对电影院上游的角逐后,各大互联网公司又开启了对最下游地段的控制——电影票售卖窗口,娱乐需求上,互联网的渗透还是相当容易的,毕竟,是用户需求在先,非创造新的需求。

  从更深度来看,互联网公司和电影片方、电影院的融合还是起点,电影营销,内容的二次生成、利用还没有开始,未来这方面的价值还是大大滴。更多广告新闻观点请继续关注广告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