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百略网:社交阅读,离社交其实还有很远

来源:百度百家  发布日期: 2015年8月31日 11:45 

  继微信游戏和微信运动之后,微信读书APP也于近日正式上线了。和前两者相同,微信读书的卖点依然是社交关系链。用户可以发表并且看到微信好友的读书动态,还可以进行回复和点赞。同时,微信读书也引入了在微信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排名和点赞功能,希望通过排名刺激用户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

  作为占据社交领域半壁江山的佼佼者,微信自然想要将自身6亿用户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淋漓至尽。从生活到支付到运动,微信一直在尝试将各种各样的功能整合进好友关系链中,所以此次推出的社交化阅读并不令人吃惊。在内容方面,其合作方阅文集团更是集成了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的内容资源,拥有300余万册图书和近亿的访问用户。在渠道内容和用户基础上占尽优势的微信读书,俨然是阅读APP界的“富二代”。然而再强大的资源优势也抵不过先天性不足给这个“富二代”日后的成长发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微信读书想让你的读书不再孤独,然而这似乎很难

  首先,阅读和运动、游戏等有所不同,社交元素的加入可能不仅不是“锦上添花”,反而有点“画蛇添足”。对于用户来说,走路的同时顺便刷刷排名满足下小小的虚荣心或许还算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可是读书就是另一种体验了。笔者的40位好友中,18位阅读时长在1分钟以下,10位阅读时长超过了10分钟,阅读时长超过半个小时的更是只有聊胜于无的4个好友。对于本身就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来说,微信读书虽然可以凭借其独一无二的社交优势和“增强阅读互动性”的噱头短期内吸引大量用户参与,可是和人类与生俱来的惰性的博弈中,虚荣心似乎还不足以留住用户。而对于那些真正的阅读爱好者来说,微信读书打出的“让阅读不再孤独”的响亮口号更是缺乏论据充满“bullshit”的即视感。微信显然忽略了“好友圈”和“读书圈”最本质的区别——是否具有相似的爱好和品位。喜欢约翰·杜威的人自然不屑于同“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小清新们交流阅读体验;渡边淳一的暖橙色系也很可能会吓坏朋友圈里比较天真单纯的那批小伙伴。如果真的难以扼住内心强烈的分享和交流欲望,豆瓣的读书小组或者各大论坛的“粉丝群”或许比微信读书来的更加靠谱。

  其实在“互动式阅读”方面,腾讯此前也有过探索。在今年6月份,腾信推出了新闻阅读APP“快豹”,并称其为“颠覆性的内容互动模式”。然而上线后不到两个月就紧急刹车,将内容规划退回传统栏目的分类,同时摒弃了部分非主流的玩法。这次探索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所谓的“互动式阅读”打了一记耳光。

  与此同时,作为一款阅读APP,微信读书与现有的掌阅iReader、QQ阅读相比在阅读体验上稍显逊色。而且考虑到微信读书没有可能引入除腾讯文学之外的其他内容以及腾讯文学一贯的封闭性,微信读书的未来更加令人担忧。若想在这个行业后来居上强势搅局,除了雄厚的财力和资源支撑外,微信读书还需要在用户最为关心的阅读体验上细心打磨。很多人宁愿摒弃更加便捷方便的手机平台而选择kindle这类阅读硬件,由此可见,可见于读者们来说,阅读体验的重要性远远大过在朋友圈的阅读时间排名。

  社交读书这件事,为什么一直做不起来

  现在各种主打“社交阅读”的阅读器层出不穷,可是真正做起来的“社交”也仅限于分享书评、书摘,很好能够建立起真正的社交关系链。

  目前国内信息最全、用户量最大的读书网站非豆瓣读书莫属。早在2012年其每个月的来访用户就超过了800万,访问次数更是过亿。这个活跃的读书网站上充斥着志趣相投者们对于同一本书的想法和评点,让人乍一看,甚有“吾道不孤”的欣慰感。然而你看到的这些书评可能来自于1年前甚至更早,发表书评的那个人,可能也早已忘了自己曾读过这本书。每本书下面的讨论区也大多寂寥清冷,你可以发言寻找“同道中人”,可难得得到回应。交流的异地性和非即时性是造成这种互动缺乏的主要原因。

  而网络讨论区的热情讨论,表面上是社交阅读模式的巨大成功,可是这种社交热情恐怕仅限于连续、结局尚未可知的网络文学。对于传统文学来说,其故事走向或者情节设定已然是既定的,不会因为大众的热情讨论和读者喜恶而受到影响。因而传统文学的交流仍然大多以书评书摘的形式存在。

  其他的主打社交阅读的软件如多看阅读、拇指阅读等也大多沦为书评书摘交流社区,或者小众而封闭的“读书会”,想象中的以书会友,字里行间激昂交锋的场景并未真正实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这个浮躁、讲求高效的娱乐化时代,能安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如微信读书这种主打好友社交的阅读APP,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吸引人们尝鲜,然而简单的排名机制可能还不足以长时间的留住用户。即使有人想要安心读书,也很有可能会被好友的招呼或者评论吸引去了注意力。另一个方面则是由兴趣社交的局限性导致的。和音乐社交、电影社交形成的所谓乐友圈、影迷圈相同,读书社交也必然只能吸引重度爱好者。而个人品味爱好的差异,则让这个本来就不大的圈子变的更为狭窄。

  微信读书相比于之前的豆瓣阅读、拇指阅读等,其优势在于以现有的好友链作为基础,在增加聊资的同时发掘出好友中和你兴趣相投的人。然而这个优势也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是微信读书的劣势。毕竟本来经过“兴趣”过滤出来的社交圈子就颇为狭窄,如果再将这个圈子进一步缩小到你的好友圈,你很难不会发出“这个世界不懂我”的感慨。对于微信读书这类社交阅读APP来说,除非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更加细致的分类来引导大众,否则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交。更多广告新闻观点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