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Facebook于本周三宣布其已在信息流中增加了支持360视频内容的功能,其首席产品官克里斯·考克斯发帖称:“特别是在手机上,慢慢转动手机,或者是将手上下倾斜,就可以看到360度全景视频,会给用户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虚拟现实领域,Facebook早有谋划,曾与虚拟现实头盔制造商Oculus合作,又于去年以20亿美元的价格将其收购。 虚拟现实领域的现状是硬件发展速度快,但缺乏相应的内容加以跟进,此次Facebook增加支持360视频功能的举动不仅使其在提供虚拟现实内容的进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意味着整个虚拟现实行业在内容方面有所进步。目前,这一技术主要支持网页和Android,并且将在下一阶段推广到iOS系统,这也意味着虚拟现实可能进军极具开发潜力的PC端与移动端用户市场。 一、内容发展不及硬件速度,虚拟现实设备市场遇冷 近年来,随着VR与可穿戴设备的大热,虚拟现实成为了一种趋势。国内外的各种创业者与资本都纷纷涌入这一市场。但这些公司大都将注意力放在对虚拟现实设备的开发上,真正专注于内容的却是寥寥无几。所以在如今的市场上经常能够见到虚拟眼镜、虚拟头盔等一系列的虚拟现实硬件产品,而见不到含金量高的内容。 被资本炒热的虚拟现实市场一味关注外在的硬件,而忘记了优质的内容才是用户的真正需求。加之过高的成本与不成熟的技术,这一行业在对优质内容的开发上已是力不从心。所以就算硬件再高端,用户也只能用这些设备玩玩小游戏,看看为数不多的视频,根本无法体验到这一技术真正的强大之处,自然也就没有用户粘性。 硬件的发展速度过快,却缺乏优质的内容跟进,这也是除了产品的价格因素外,虚拟现实设备在市场上遇冷的主要原因。 二、Facebook推出360视频将从内容上推动行业发展 在周三的发布会上,Facebook展示了由GoPro和NBC提供的喜剧小品类综艺节目《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纪录片栏目VICE、探索节目Discovery及电影星球大战(Star Wars)等多档视频内容。 其实早在今年3月,YouTube就已发布支持360视频的功能,用户可将其结合Oculus或Google Cardboard等VR设备使用,能够获得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增强了互动性。此外,GoPro旗下的开发商也提供过一些可应用于虚拟设备的内容。但用户想要在这两个平台上看到360全景视频需要主动搜索,这样就少了些推广新技术的力度。 而Facebook信息流每月有10亿的活跃用户,因此能更好地向用户介绍360度全景视频。Facebook团队对360全景视频技术也是青眼有加,产品管理总监维尔·凯瑟卡特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看到分享变得而更加移动,更具沉浸感。我们看到了真正炫酷的360度视频内容,这是将这种体验引入News Feed的合理方式。”克里斯·考克斯则表示:“总有些东西当你第一次把它拿在手里时,就能吸引别人围观。人们会告诉你他们刚刚看过,让你也看看。这种东西并不多,这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Facebook创始人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也曾强调这一技术可应用于游戏领域。Facebook旗下的Oculus公司于本周在拉斯维加斯召开了虚拟现实内容开发者大会“Oculus Connect”。他们正在全球范围内联络开发者,准备为明年上市的Oculus VR头盔开发大批优质内容。 Facebook、YouTube这样的巨头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布局,有利于从内容上推动行业发展,带动更多的内容制作者共同参与到虚拟现实视频或游戏等内容的建设中来,这将对虚拟现实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虚拟现实与视频“结盟”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此次Facebook推出的360全景技术是通过手机视频得以实现的。只要滑动或摆动手机,就可以从各个角度观看视频内容。在PC端观看视频时,用户也可以通过鼠标实现这一体验。 当前,虚拟现实技术主要被应用于游戏市场,但由于优质内容的缺乏与用户群体的小众化而境况不佳,Facebook的这一尝试可以看作是虚拟现实技术进军视频市场的开端,而这是一条非常好的道路。 从市场角度来看,视频在移动端与PC端有着极为庞大的用户群体,而且这一市场有许多可以开发的潜在内容资源。如能将其中的优质内容与技术完美结合,必将在这一市场开拓出新的道路;从用户角度来看,虚拟现实技术与视频的结合将带来更加新奇与震撼的观看体验。使他们不必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行业者角度来看,他们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不必为了分一杯羹而费力挤进已经达到饱和期的虚拟硬件市场。 虚拟现实技术虽火,但想要在消费级市场普及,必须源源不断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内容。毕竟外在的功能设计的再华丽,也无法掩盖内容的空洞。视频市场则是能够涌现出许多优质内容的地方,而且向视频市场发展是对各方都有利的策略,所以虚拟现实技术和视频“结盟”是个不错的选择。更多广告行业观点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