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年代,广告似乎早已堕落,不光有下三路营销挑战行业底线,同时也有新的“撕逼创意”不断出现。 为了所谓的传播效果,跟对手“撕逼”已经远远不够的,人身攻击也是可以考虑的,如果能闹到对簿公堂那是更好,毕竟最坏的传播,也比没有传播好嘛? 但是,作为受众真的需要这样的广告么?我们作为广告人员、营销人员,这样的广告真的对品牌有帮助么? 还记得京东每年双十一都会向天猫挑衅的系列广告么?我并不知道市场人员是不是从一开始就希望能够跟天猫之间撕扯。但是我庆幸,天猫并没有回应。 我们为什么要做广告?为什么要做传播?如果说为了传播而传播,是不是走入了一条歧路?当恶名远胜过无名之时,我们是不是已经渐渐迷路? 似乎事实并不是这样,在这个时代里,在传播和广告中,还有很多人,坚持着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在品牌对抗中,见过加多宝的“无奈哭诉”,也见过王老吉的“笑脸相迎”。 在营销活动中,也见过Uber的“创意无限”,也见过“随机应变” 广告大师李奥·贝纳曾经说过:做生意的唯一目的,就在服务人群;而广告的唯一目的,就在对人们解释这项服务。 真正好的广告作品是与温暖的,全然人性的,它触及人们的需求、欲望、梦想和希望。我所希望的广告,也许不会像优衣库或者斯巴达勇士那样有着成千上万的转发,但是会让看到它的人会心一笑,很难忘得掉。 对于广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因此广告人营销人在评判一条内容如何才具有传播力的时候,总是夹杂着自我的经验与审判标准,提出的创意也往往是“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我不会…”。这种生产内容的方式,导致我们在朋友圈看到许多所谓的“爆点”,往往都是一群广告人的集体性自嗨,真正渗入到外围或者说用户圈的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你随便拿一件曾经火过的营销事件问一下身边普通人:“你知道××公司做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就像《广告狂人》中的那句话:人们会告诉你他们是怎样的人,但我们总是选择忽略,因为我们总希望他们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 传播力是好的内容,而不是好的意淫能力。特别是现在,时代在改变,消费者正在改变,逐渐成为社会消费主体的90后已经不相信原有的品牌了,在新的商业时代里,需要更好的广告营销逻辑才足以俘获他们的心。 如今人们需要接受来自传统媒体及新媒体俩方面的广告信息的过度轰炸,早已对各种广告呈现疲软状态。所以如何让自己的内容有传播力,在做之前就应该思考三个问题: 1.你是否真正了解大众喜欢什么?而不是你喜欢什么。 2.虽然这个事实很难让人接受,但是现在大部分具有传播力的内容可以说是“无脑”的甚至是不具任何思考性的。 3.你最终想要覆盖的目标人群。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有广告就大大方方的打出来,不要扭捏,要大方,像顾爷、天才小熊猫、罗辑思维不都做得挺好吗?以前那种生搬硬套来的东西肯定是不适合的,对于广告,不管怎么做,用户都是讨厌的。你的用户能不能理解,主要是取决于你对用户的引导。 总而言之,一个好的广告需要精准定位,投其所好,寻找与用户的连接点,找准用户G点。也需要有优质的内容,用户往往也对拥有优质内容或有趣的广告有较高的容忍度,另外就是要有场景化安排,场景化能让人对广告的记忆更深刻,最后一点也是相当最要的,广告需要具有社交属性,或是强话题,能引发二次传播,不要指望用户会去主动传播一个传统广告,他们喜欢传播的是好话题、好故事、好内容。 那么在看过上面的分析之后,您是不是对于如何在新时代产生更加优秀的广告创意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呢?更多广告策划服务请继续关注媒体资源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