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伟 【醒梦诱惑皆在画】 老照片中的他,身着中式对襟棉袄,慈眉善目,带一副眼镜,正襟危坐,看上去不善言辞,与高谈阔论绝缘,颇见一种君子自知的尊严和朴质风度。他叫戴敦邦,人们习惯唤他作戴先生。 最初知道戴先生,始于八十年代初那套《红楼梦》连环画,画风雅俗共赏,形象生动传神,它给那个年代国人烙下的古典主义情怀,至今绵延。 先生自号“民间艺人”,意思是像传统士大夫那样,在书画中寻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正如蔡若虹在《戴敦邦连环画集》中的序言,“他的作品可贵之处,是始终不脱离群众,始终说中国话”,此言甚是。 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濡养,他的画有着独特的风格,透出一股中国民族艺术的精神。先生的人物画工写兼长,多以古典题材及古装人物入画,所作气魄宏大,笔墨雄健豪放,形式涵盖了组画、独幅画、长联、屏条等,皆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化,上自神话盘古开天辟地,中及唐诗宋词,下逮元明清戏曲小说。 1957年,先生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进入上海《儿童时代》杂志社从事插图工作。由于在连环画上的成就斐然,1979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1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画,任艺术系主任。由于钟情于绘画,不久又辞掉了职务,专攻画作。先生此人此性,如他在创作手记中所道:“吾以画为主,画以吾为友”。诚然如斯,自成年以来,先生的梦醒诱惑,几乎尽皆在一个“画”字。 多年来,先生的人物画在美术界一直为人所难忘怀。中国古代的人物画作,过于强调封建教化,所绘多是为圣贤忠良、道释神仙造像,其中虽有神采灵动的万功之作,但也仅仅是提供让人顶礼膜拜的偶像符号。此外,表现仕宦贵族、隐逸之士的力作亦不多见,而以下层凡众生活为题材的画卷更为罕有。此状况一直到当代,在以戴敦邦、王叔晖等一批古代人物画家的群力下方得以改观。 先生除了绘画以外,还痴迷于南方的雅曲,不时哼唱昆曲,更喜欢北方古老的秦腔,崇尚秦腔的阳刚豪放的气息,高亢悲壮,有一派阳刚之气。此外,他对音乐、舞蹈、中国古典文学都保持着长久的兴趣,身属中国唐代文学会会员、中国红楼梦研究会会员。 先生画品好,人品也是有口碑的。1994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专门邀请已年届高龄的他为该剧人物绘定造型,口信说:“绘制的费用不是很高”,先生听后回言:“不给钱也画。” 多年攻于画作,先生作品众多,仅是脍炙人口的即可如数家珍,如《新绘全本红楼梦》、《新绘全本水浒传》、《道教人物画集》、《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红楼梦人物百图》、《红楼梦》连环画、《绘画粉本精选》、《古典文学名著画集》、《图说诗情词意》等。 在连环画领域,彩色连环画《陈胜吴广》、《逼上梁山》、《长恨歌》等曾在国内外获奖。此外他还为英文版《红楼梦》、《封神演义》以及人民文学版《水浒》、《曹雪芹》等绘制插图,蜚声海内外。 【万千意绪红楼中】 《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皆是历经大浪淘沙而光芒四射的艺术瑰宝。画集与之结缘,是沾了不少的光。但其间的几许压力与困难,只需看当今翻拍名著电视剧的纷扰与指责便不难得知。 常言道,“诗贵含蓄”。诗句若一览无余,不如无诗;然而如若无诗,便也失却含蓄的载体。画作与诗作同一道理。画虽然比诗更为直观形象,但同样也崇尚含蓄耐看。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拥有广泛读者,别说不同时代,即便是同一时代、但不同经历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联想也是千差万别。 对此,戴生生认为,他为名著作画有二难:如同以绘画形式演绎“读后感”,既要发表自己的体会,又不妨碍观者的各自理解和想象,这是一难;另外,古典名著所写的时代生活,毕竟距今遥远,如何恰当把握再现原著精神,又是一难。此言堪为书籍插图艺术的金石之论。 毫无争议,先生笔下最为人称道的画作,非《红楼梦》莫属。画笔下的人物,无论是贾宝玉和林黛玉、金陵十二钗,还是仅为陪衬的丫环妈子,众多人物的站立坐姿、眼神举态,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其结构布局,充实自然,虚实变化,生动有致;表现故事情节,渲染背景气氛,无不“理到、气到、趣到”,一幅幅画宛如一首首诗,境显意深,含蕴无尽,吸引读者倘佯流连其间。 尤为难得的,先生有意通过相关的景物细节与人物举止,以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彼时社会生活,如人文礼仪、冠服制度、世态情伪、城乡习尚、节令风俗、三教九流、江湖行径,乃至宴集光景、茶坊酒楼、官廨寺观、勾栏戏台、舟车轿马、旌旆旗幡、桌椅摆设等……尽皆浸染的历史风霜,使其作品尤显厚重。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为先生的此部作品概括,或许可以套用一位哲人的话:平朴是一种深刻而深厚的美,真诚则是这种深刻之美和深厚之美的本质。在《红楼梦》画作中,充满着平朴的性格和真诚的德行,渗透出一股朴实无华的魅力。 几乎所有的艺术大家,都有一个相同点:对自己从事的艺术有着锲而不舍的迷恋,并在追求过程中不断地打破、反叛、变更和创新。先生亦是如此。他以自己的天赋与不懈努力,不断汲取古代人物绘画的精华,逐步形成了质朴凝炼、深沉厚重的创作风格,开创了中国连环画的新风,《红楼梦》画作即为力证。 他因此成为公认的绘画中国古典文学独树一帜的卓然大家,在国际上享有人物画大家的声誉。1988年先生名列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并受聘于国际名人传记中心理事。 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上,始终不遗余力。当《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首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之时,颁奖人的发言或许更能转达读者的心声:“文化传承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不仅是艺术上的深厚造诣,更是他丰厚文化内涵的外延。” 先生同时还是外文版《红楼梦》的插图作者,可谓与“红楼”缘份不尽。此外,先生还曾画过一幅清瘦的《曹雪芹著书图》,赠送给了海外红学大家周策纵先生,周策纵在其画上题词而自己珍惜地收藏着,这又是另一段文苑逸事了。 【一人还他一幅水浒传】
戴敦邦《水浒传》插画 “《水浒传》里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一个人,便还他一种说话,真是奇绝!”这是金圣叹对这部名著颇为精准的评价。 《水浒传》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众多既具传奇色彩,又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尤善于将各人的个性特点把握得恰如其分。如此人物塑造的艺术高度,激发了古今众多画家的创作灵感和冲动,当然也对为它绘画的作者提出了极为严苛的挑战。 明清两代,就已出现可观的《水浒传》插图版本。这些插图,或依回目,或据情节,犹如连环画;此外还有杜堇、陈洪绶(陈老莲)画的水浒人物像。这些画作,现所能见的,皆为木刻版画形式,大都构图简约朴实,其中以陈老莲所作的《水浒叶子四十图》犹为今人熟知。 说到古人水浒画,自然不会忘却陈老莲;而论及今人,绘画水浒的当代画家不乏好手,而最负盛名的莫过于戴先生。上世纪50年代末,先生创作的连环画《三打祝家庄》一炮打响,令同仁前辈感叹“后生可畏”。此后,他便陆续为多种版本《水浒传》配绘插图、封面,创作的水浒人物,令海内外读者击节叹赏。 当先生画艺达于炉火纯青之时,便以其充盈灵性的巨掾,融会古今,独运机杼,以精彩的国画语言,完整地演绎《水浒传》。他的《新绘全本水浒传》可谓其各时期水浒画作之中的集大成者,在绘画的表现方法上有着新的开拓,长于人物的神态,善于点染,线条强烈,描写尽致。 他笔下刻画的各色人物,不同身份遭际,不同性格心绪,无不神情毕肖,活灵活现而绝不相淆,读者仿佛闻其声、晤其人,可与之对话交流,真呼应了金圣叹“一个人,便还他一种说话”的精髓断言。尤为难得的是,在形象丰富的同时,每个人物更兼具“形式美、意境深”,令人爱不释手。 整部画集,充满生命活力,洋溢阳刚之气,既恰切传示出原著中的精神内涵,又体现先生对原著的独特理解。画笔下这些丰富而形神兼备、韵味悠远的水浒人物形象,为国人带来了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审美价值,并赋予了国画人物这一艺术品类在当代的勃郁生机,在绘画史上镌刻了前所未有的一页。 如前所述,1994年先生应邀担任央视剧作《水浒传》的人物造型总设计,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一百八十四幅水浒人物造型。 当时的剧组制片主任张纪中回忆说,“当这些画作挂在墙上让剧组主创人员观看时,大家无不为之叹服。画像中所传达的那种人物性格准确的神情,为导演组选演员提供了最生动的写照。戴老的神来之笔,也给服装设计、化妆设计提供了依据,甚至剧中演员的表演也是抓住了戴老笔下人物的瞬间神情,以此为突破,进入角色创作的……” 1998年,《戴敦邦古典文学名著画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荟萃先生1970至1997年间代表作一百六十余帧,其中逾半数是为古典名著、大型辞书、诗词集等所绘画页,可谓戴氏国画艺术的专题展览。 在题记中,华君武评说:“戴敦邦是当代有数的连环画家。鲁迅曾预言连环画要出大画家,我看戴敦邦就是其中的一个”;丁聪则言:“他作画的范围,也许无人能与之比拟。他笔下的人物有时代感,对文史作品的理解也很深刻,无论对内行还是一般读者,都会非常有感染力,值得再看,三看。”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牡丹亭】
戴敦邦《牡丹亭》插画 继1983年《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厢记》邮票之后,1984年,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也被搬上方寸。这套邮票的绘画即出自当时已卓然成大家的戴先生之手。 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生活于同一时代,《牡丹亭》为其代表作“临川四梦”之一,“四梦”通过神灵梦感展开故事情节,表达对爱情的歌颂和对仕人宦海浮沉社会现实的讽刺,以《牡丹亭》艺术成就最高。 在反复研磨原剧之后,先生从原剧五十五出戏中,选取了六个片段,绘成六幅图画,集中概括《牡丹亭》主要故事情节。在先生的画笔下,整套邮票显得精美秀逸,赏心悦目,画面线条流畅,设色典雅,笔墨酣畅谙练,将杜丽娘的痴情眷恋、柳梦梅的潇洒真诚的形象描绘得生动逼真,可谓与原剧相生互融。 这六幅画作让当时邮电部的负责人赞叹不已,称之“将浓厚的古色古香的民族艺术风格和诗情画意集于方寸邮票之中,实为难得一见的佳作”。 遗憾的是,六幅画作中先生最为得意的一幅《冥判》最终未能出现在邮票上,最后仅用了五幅图画,构成四枚邮票和一枚小型张,或许是为了保持和《西厢记》邮票枚数一致的缘故。 第一枚《闺塾》,出自第七出戏,描绘了杜丽娘父亲请了先生来教女儿读书,利用封建教条束缚她的思想,希望她知书达礼,为父母争辉。古板的先生满口“之乎者也”,可调皮的女学生却哈欠连连,感觉生活寂寞无聊赖。 第二枚《惊梦》,出自第十出戏,乃全剧中最为精彩的华章。一日游赏大好春光,杜丽娘却痛觉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虽是良辰美景,却又能与谁共赏,不觉慵倦成一梦,艳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合欢。 第三枚《写真》,自从梦见柳梦梅后,杜丽娘终日为重温梦里相思郁闷,骤觉花容憔悴,红颜易老。为使往日容貌留在人间,令丫头取来素绢丹青,擘掠铜镜,自行描画己照。 第四枚《婚走》,出自于第三十六出戏,杜丽娘摆脱了世俗种种约束之后,找到了梦中的柳梦梅,还魂结为夫妻,双宿双飞,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小型张则为《游园》,乃“惊梦”之前的一出戏,描绘杜丽娘读书困闷之时,和丫头来到万紫千红春意盎然的牡丹亭畔,观赏百花争艳的后花园,她的青春也受到良辰美景的感召。此处有一段唱词颇为脍炙人口:“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当这五枚华丽端庄、设计考究的邮票随着一封封信件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无不为那古色古色的邮票心仪折服、爱不释手。 【春光秋阴,画卷人生】 戴敦邦《长恨歌》 戴先生还画过白居易的《长恨歌》,用非常细腻的笔法,把杨贵妃的美丽和丰腴的身材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出唐代当时的审美情趣;而他所画的《米芾拜石图》扇面,则与著名国画大师程十发所画的《岁寒三友图》扇面,双双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展出,颇得两岸文化界人士的青睐。 1986年,《新民晚报》连载沈寂的长篇小说《大亨》,半月后,远在北京的华君武看后就立即写信给沈寂说:“它不仅是一篇小说,也是一本近代十里洋场史……应请一画家插图,我想非戴敦邦莫属。”而之前,在《新绘长恨歌》的首发式上先生曾言:不再碰连环画。但这次受邀后,先生一口应诺,他说,振兴连环画,应该带头。 《大亨》小说30万字,要求连环画限于300幅。先生以国画的技法,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线条流畅,黑白分明,历时7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290幅的连环画作《大亨》。《大亨》轰动了上海画坛,并赴比利时“首届中国连环画展”参展,被称为当代中国连环画经典之作,集中体现了先生严谨求新的创作态度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在中国连环画圈内传有一则美谈。2005年,先生赴沈阳参加“王弘力从艺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期间与几位画坛同道到“鲁迅美术学院”游赏。在校区一隅,被鲁迅美院的学生晁嵩认出后,晁嵩即后退三步,单腿跪地,右手直伸触地,向先生行旗人礼节,大声言道:“小的连环画孙子晁嵩,给连环画爷爷请安!” 先生受此礼当是无愧,他一生致力于连环画事业,曾任中国连环画艺术协会副主任、上海连环画艺术协会主任。 2002年,先生带着沪上范生福、孙愚几位画家以及史力群先生,创办了一个以连环画为专业性的刊物,取名《连博》,以鲁迅手迹入名,先生亲自但任总监。办刊的宗旨是正本清源,求索发展,宣传和拯救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连环画。 时光会流逝,先生的绘画艺术是永恒的。 转自《红鹤.沟通》2007年第三期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