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一),在《解放日报》第二、第三版下方各刊登了上海市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和上海市食品工业公司所属工厂部分产品介绍的通栏商品广告,图文并茂,十分醒目。当日上海电视台就播出了《解放日报》刊登商品广告的新闻,当时社会反响极大,轰动了国内外。因“文革”的原因,暌违了13年之久,是时任报社总编辑王维同志敢为天下先,将《解放日报》在这一天率先全国恢复刊登报纸商品广告,这是中国内地媒体历史性的突破。 春节三天假日后第一天上班,领导找我谈话说组织上调你马上就去搞广告。接着,好多广说告客户接踵而来,客户来自全国各地,广告内容以文字介绍为主。上世纪80年代还是处在国家计划经济时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客户要求刊登广告呢?我向客户了解过,他们大多数回答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企业的领导者们思想解放了,都想利用广告让企业产品露露面,扩大自己企业的影响。到后来做广告排队了,真是盛况空前呵!第一次《解放日报》因有了广告收入,至年末统计,报社总收入同比猛增7.5倍。 上世纪80年代,广告发展势头越来越猛,一是商业广告盛行起来,如市百一店、华联商厦(现恢复为永安百货)、老介福、市食品一店、杏花楼等都成为《解放日报》广告老客户,连那些还在凭票供应的家电商品“金星”、“凯歌”、“上海”等电视机每年都有大量广告投放。二是乡镇办工业迅速兴起,特别是上海市郊区、江苏、浙江一带,村、乡办工厂如雨后春笋,因这些企业刚起步,知名度较低,拥有政策上的灵活性,广告成为他们企业的产、供、销渠道的最佳途径,也几乎成为报纸广告源的主流。那时报纸还是单张四个版,而广告只能限制在二、三版下方各一条通栏广告,广告稿源累积越来越多,到每年年底都还有大量积压,广告不能及时刊登,怎么办?只能在年底连续加张,让积压的广告刊登出来,既能满足客户要求,又能为报社增加广告费收入。1988年时任总编辑的陈念云同志大胆改革创新,将《解放日报》改扩为两大张八个版,广告版面增加一倍,当年广告收入就突破千万元大关。 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报社总编辑的丁锡满同志,大刀阔斧,连续不断的大动作,《解放日报》首次创办彩色周末版,报纸也由八个版扩为十二个版,不仅扩大了社会影响,还为《解放日报》赢得更多的广告客户,特别是有了彩色广告版,广告收入大大增加,在很短的两年内广告收入实现了翻一番。1993年报社全年广告收入首次达到亿元;1995年又跳到两亿多元。 报社的经济好起来了,新的新闻办公大楼盖好了,先进的印刷机和设备引进了,现代化的办公电脑用起来了。 广告恢复以后,不少国外商家及广告代理公司纷纷来上海访问,他们主要是了解《解放日报》媒体状况及上海未来广告市场的前景,有的也表达要签订刊登外商广告的意向。1989年因众所周知的“春夏风波”,极大地影响了国外来华广告,许多已签订的合同撤了。为尽快改变国内报纸的困难局面,我们做了许多努力,《解放日报》境外广告不仅很快恢复起来,而且广告外汇收入逐年递增,到1995年《解放日报》广告外汇创收达到了七百多万美元。 我们都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潮,也见证了《解放日报》广告事业的辉煌,对报社的新闻事业做出过自己微薄的贡献,但最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因为我们是党报一手培养出来的新闻战士。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